書籍資訊

  • 書名:教學的技術
  • 作者: 王永福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9/01/19
  • 語言:繁體中文

想從這本書學到什麼?

做為一名老師,我很好奇,是什麼樣的教學能讓大多數人為之驚豔?尤其對於數學老師而言,學生不要排斥就不錯了,想引燃他們的熱忱何其容易?

這本書的作者,王永福,是一名企業頂尖講師,累積了上千場企業培訓的經驗。企業講師的評鑑是非常現實且嚴酷的,必須在滿分五分的情況下,至少拿到平均四點五分,才有機會再次受邀擔任之後課程的講師。

那麼,在企業如此成功的教學方式,用在年齡層介於12~18歲的青少年上面,是否可行?

這個學期,我在高一的多元選修課上,開始進行這項教學實驗:將教學的技術應用在學校課堂上。這門課,每週一節僅50分鐘,剛好可以視學生反應邊教邊調整。我希望結合書中理論、講師的實務經驗,以及我自身近二十年教學經驗,讓這套教學技術能逐步應用在學校的必修課程上。最終目標,是讓教學能更有效,並且讓學生更能夠樂於學習。

書本觀點

關於教學這件事

講述法,是課堂上最常被使用的教學法。因為講述法很有效率,學生可以在同樣的時間內,聽到很多。然而,老師講得愈多,是否就代表學生可以學得愈好?

答案是否定的。

當然不可否認,有些老師可以單用講述法就讓課堂活潑,有趣,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然而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想必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吧。因此對於大多數的人而言,是需要教學的技術輔助,用多種教學法搭配,靈活運用,才得以維持課程的精彩程度。

因此,這本書設定了一個目標:老師講得愈少,卻可以讓學生學得愈好。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課前準備

課前首先要做的就是系統化課程規畫:ADDIE

  • A:Analysis 分析 / 對象、目標、時間、教室、人數、教學環境、擺設、目標、動機及問題
  • D:Design 設計 / 發想及資料收集、流程安排、教學法規劃
  • D:Development 發展 / 教學素材、教學方法
  • I :Implementation 執行
  • E:Evaluation 評估 / 教學目標必須可以被評估

首先來談談Design的部份:如何設計課程呢?

第一步,發想及資料收集。
善用「心智圖」、「便利貼法」進行資訊整理。資訊來源:Google關鍵字搜索(可鎖定資料格式,例如:filetype:ppt 就可以找到一堆投影片)、相關書籍(同一主題多看幾本書)。

第二步,流程安排

這部份書中提到兩個重點:
1. 不要放太多基本觀念及理論,而是直球對決,直接切入重點。
2. 不要只成為知識分享者,而是為學生帶來洞見及啟發。

一堂課要讓學生持續保持專注不是件容易的事,現在資訊這麼發達,不用擔心學生找不到資料。老師要做的應該是快速讓學生掌握到重點,並且藉由這堂課獲得啟發。

第三步 教學法規劃

試想想一堂課老師最在意的是什麼?將課教完還是將學生教會?

在實務上,因為學生有考試的需求,因此教完是必須的。所以,如何讓課程教得完而且學生也學得會,是老師必須努力的目標。

為了讓學生學會,因此在教學法的使用上,學生的注意力、吸收能力、實際練習缺一不可。

接著來談談Development 投影片發展的部份。

整合教學技術,善用投影片,然而要注意的是,投影片不是一切,而是輔助。在製作投影片時應該去思考老師的價值為何?現在的老師絕對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已。

關於投影片的製作方式,有三大手法:大字流、半圖半文字、全圖像。各有其使用時機。

課中執行

講師一定要準時(提早)到現場,但不一定要準時開場,建議人數達80%再開始。

準時是教師最基本的職業素養,作為學生,最難以忍受的就是不準時上課還延遲下課的老師。

調整環境:包括桌椅的安排、冷氣調冷、時鐘調準、光線調整、設備調整。

在學校的課堂上,我會要求學生保持桌椅週遭的整潔,將桌子上的雜物清空,放上該堂課的教材。
老師則提前接好麥克風。採用傳統黑板教學時,我則會先準備好粉筆夾,插上白色、黃色粉筆。

後來我改採用ipad教學,則會提前到到教室,打開投影機,確保無線投影沒問題。

開場技巧

  1. 自我介紹
  2. 簡單破冰與課程簡介
  3. 團隊動力與分組技術
  4. 別忘了「選組長」
  5. 要求承諾

開場的演說是我之前認為可有可無的部份。事實上,開場,就是與學生建立思想的連結,彼此認識,熟悉,進行觀念的交流。好的開場,有助於後續課程的進行。

一定要會用的各種教學法

  1. 我只想單純講述,不行嗎?
  2. 問答法的互動
  3. 問答法的操作技巧
  4. 小組討論法
  5. 演練法的五個步驟
  6. 演練法教學的三個提醒
  7. 回饋技巧:三明治回饋法
  8. 影片教學法
  9. 個案討論與情境模擬

好的講述要求更高,有賴於兩方面的配合:一是講者本身的修煉;另一類則是聽者的配合,這堪稱是完美狀態。然而,現實情況大多皆非完美狀態,因此須要好的方法搭配。

善用提問。沒有錯誤的答案,只有正確的互動。

關於提問法,之前不經意看到清大林秀豪教授的開放式課程,深受啟發。老師的功能之一,就是負責提出好的問題,然後在與學生問答的過程中互動。

書中提出操作問答法的幾個注意事項:

  1. 課程開始時,cue人回答,可作為破冰的開場。亦可安排獎勵機制。
  2. 摘要重述回答
  3. 讚美而不批評
  4. 最後提出想法或洞見
    《注意事項》
    題目要經過設計:問答法題目易、小組討論題目難
    獎勵機制的必要性
    不要只用問答法

操作小組討論法,如何讓老師說得越少,學生學得越好?
老師提問,小組討論,小組長指派學員上台分享
《注意事項》
題目要清楚
要寫在大張紙上
時間要抓緊
要邀請大家發表

演練法的五個步驟:PESOS

  1. P:Preparation 學習前準備
  2. E:Explanation 我說給你聽
  3. S:Show 我做給你看
  4. O:Operation & Observed 讓你做做看
  5. S:Supervise 成效追蹤

演練法教學的三個提醒

  1. 先示範,再練習:可預錄影片示範
  2. 參考流程範例練習
  3. 不要邊演練邊打斷

回饋技巧:三明治回饋法

回饋只是過程,改進才是結果。所謂三明治回饋法就是「優點」-「改進」-「優點」
老師在回饋時,常犯的問題:跳過優點,只講缺點。

影片教學法

  1. 影片要短不要長
  2. 影片請嵌入自動撥放並測試
  3. 影片只是輔助,教學才是重點。

拿起你的手機,拍下教學影片。

個案討論與情境模擬

個案教學的三個關鍵

  1. 模擬真實個案的情境
  2. 討論本身就是學習,重點在引導及規劃,老師要忍卜其說,讓學員自己發掘說出。
  3. 整理討論重點,公佈解答

遊戲化翻轉教室

  1. 如何激發參與動機?
  2. 遊戲化核心元素之一:積分(P)
  3. 遊戲化核心元素之二:獎勵(B)
  4. 遊戲化核心元素之三:排行榜(L)

如何激發參與動機?

答案是,遊戲化。

面對上課一開始沒什麼反應的學生是常態。但是要注意的是,遊戲化不等於遊戲,遊戲化也不是團康化。遊戲化有三大元素:P(積分point)、B(徽章Badges)、L(排行榜Leaderboards)

遊戲化核心元素之一:積分(P)

例如:舉手回答加1分;小組優先上台加5分。

原則上,有表現就有計分、只加分不扣分、要有公平標準,差異式計分。

遊戲化核心元素之二:獎勵(B)

前三名頒發獎品,要有所區別。

三個提醒:

  1. 獎勵只是一個激發參與的理由
  2. 給團體而不是給個人
  3. 尊重學員,提供合宜獎勵,而不是一直強調獎勵

遊戲化核心元素之三:排行榜(L)

  1. 即時反應,即時公布,每節下課更新一次
  2. 兼顧競爭與面子:宣布名次只公布前二或三名
  3. 平衡機會並且公平

大場演講的教學

教學是一種利人利己的技銜。善用技巧:小組討論、上台演練、分組競賽、填字遊戲、影片教學、拋棄「只有講述法」的教學。老師的功能不是單向傳遞知識,而是點起火苗,讓燃料自己持續延燒。

與台下互動的技巧

「分組」是大場互動的核心關鍵

  1. 入門階段:我問你答
  2. 變化階段:嘗試彈性分組
  3. 應用階段:站著分組

混和運用各種方法

  1. 案例講述法
  2. 舉手法
  3. 問答法
  4. 單選法
  5. 複選法

提高知識轉換率

  1. 排列法
  2. 個案討論法
  3. 其他方法

更上層樓的實戰技巧

在不確定中追求確定性

隨身攜帶小喇叭,建立一套固定上台流程。設備確認,聲音測試,投影機投出正常,切換檢查。要做到以上幾點,前提是提早到場。

教室管理:手機與電腦

如何準時上課?

三大核心做法:1. 下課前提醒 2. 遊戲化計分 3. 以身作則

音樂的重要性

運用時機:長時間空白,例如:

  1. 學員討論,演練時
  2. 下課休息時間
  3. 一開始報到,午間休息

用 No copyright Music關鍵字找,並且將音樂嵌入投影片。

抓緊時間,才會忘記時間

塑造出「心流」狀態。

加快課程節奏的方法

  1. 寧願緊而不要鬆
  2. 不斷轉換教學法
  3. 改變根本概念:教得快就是不紮實嗎?要做到因為壓力而忘記壓力。

翻轉企業教學 – 不用教也能學

設計課前作業,請學生自己回去準備。

  1. 明確的作業目標與資源
  2. 設計驗收方法
  3. 設計中間檢查點:學員報告前的檢查

學員是有自主學習的能力的,很多時候,需要的只是老師的精心規劃。

「教學的技術」能應用在學校嗎?

學生沒有比企業人士好教。

講述法效率高但效果不好,因此教學法必須創新。

閱讀心得

我是一名中學老師,閱讀這本書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將教學的技術應用在學校的教學當中。長久以來,我的教學方式,始終以講述為主,搭配好的板書排版,就足以構成一堂效果還不錯的數學課。

然而,學生可以學得好,不代表他對這門課有興趣。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件相當具有挑戰性的事情。因此,在我的課堂上,我會搭配大量的問答及一些小遊戲,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而不只是被動地聽講。甚至,我鼓勵學生,多提出與老師不同觀點的想法,刺激他們思考。

我曾經在高中的課堂上嘗試過分組教學,但實在慘不忍賭。開放討論的過程中,全班鬧哄哄,已經分不清楚是在討論問題還是在自顧自地聊天了。因此,這一套教學的技術用在中學生身上,與企業培訓上有一個本質上的不同,那就是,企業培訓的對象以成人為主,要避免場面太過於沉悶。而大多數中學生是喜歡講話的,所以應該將重點放在引導他們講話的內容聚焦在課程主題上面,避免學生太過於隨心所欲而失焦。

這兩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已經將教學方式,逐漸轉型為數位化教學模式。完全採用平板上課,如此無論是實體課或是線上授課,都能夠使用同一份數位教材,做到無縫接軌。也因為這樣的上課模式,讓我的教學方式可以有多一些變化。

這本書將教學進行拆解,使其成為一門可以複製的技術。整本書有談到不少觀念,我自己也感同深受。關於教學這件事,會做與會教是兩回事,若只靠老師一直講述,學生們聽得很多,但是會得很少。以及現代教師的挑戰,除了教師本身必須具備足夠的專業素養之外,還要面對學生學習態度的問題,以及環境的干擾,與手機爭奪注意力。

在技術方面,這本書指的是「分組教學」的技術,這也是區分一個老師教學功力的關鍵。近年來,翻轉教學逐漸受到重視,課堂不應是老師的一言堂,而是要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這絕對比單純講述式的教學更有挑戰性,也體現了這本書的價值。

這本書的心得就先寫到這邊,開卷有益,以下附上柏克萊連結。

站長簡介

斜槓教師 Gim,中學數學老師,擅長線上教學。熱愛研究、教學、閱讀與多元學習。
網站熱門文章:
如何學好高中數學?破除學習迷思,建立正確觀念
111年學測數學A試題分析與詳解 108課綱第一屆的震撼教育
111年學測數學B試題分析與詳解:與數學A反差極大的一份考題
高一數學第1冊(108課綱)
高一數學第2冊(108課綱)-數位教材+網路資源整合,適合學生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