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學校教書時,時常收到家長的訊息,說很擔心孩子的數學成績。
我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先確認,孩子在家是否有表達數學課時有聽不懂的部份?
得到兩種回覆,第一種是學生知道自己的數學底子不是很好,上課時跟不太上,坦承只能理解一半的內容。
另一種則是,上課都聽得懂,覺得上數學課很有趣,可是就是考不好。

情況一:數學底子不好,上課時跟不上,無法完全理解課堂講述的內容怎麼辦?

我們先來談談第一種情況,我在教七年級時,就會遇到有學生國小數學基礎不好,國中銜接時發生困難。
我在教高一時,就會遇到有學生國中數學底子不好,高中銜接時發生困難。
我在教大一微積分時,就會遇到有學生高中數學底子不好,造成學習微積分的困難。

數學這個科目的特性是有極強的連貫性,環環相扣,之後的課程與之前的學習息息相關,前面的問題沒有解決,就會連帶影響後面的學習。
所以盡快解決遇到的問題至關重要,不然那個不懂的部份,就會像滾雪球般愈滾愈大。有這個情況的學生,說明已經沒辦法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

所謂的一刀切教學模式指的是,傳統學校和補習班通常遵循固定的課程和教學進度,但這不一定適合所有學生,有些學生可能進度較快,
而有些學生可能需要更多時間來理解和吸收知識。一刀切的教學方式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容易使學生感到無聊或挫折。
此時,請改用一對一指導模式,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逐步引導教學。
這種教學方式的重點在於,讓學生學習口述表達想法及寫下計算過程,老師再予以反饋與修正,並提供適當資源給學生練習。

這就很像每個病人的症狀都不一樣,醫生不可能都開同一個藥方治療。傳統學校與補習班教學,只能抓一個程度範圍,
一旦超出這個範圍,無論程度太好或太差,成效都不會太好。對於程度好的學生,老師可以補充一些加分題給他們挑戰,不至於太無聊。
但是對於程度落後較多的學生,老師停下來等他理解,大多數學生就會感到無趣,而且也會影響到課程進度。

因此,如果學生的學習態度良好,但無法跟上團體班的進度,請不要猶豫,讓他採用一對一的指導方式才會是好的選擇。
但是如果是出在學習態度不佳的問題,例如上課不專心、作業拖欠、懶散…等問題,請先加強生活教育,再尋求外在資源。
不好的學習態度,往往只會讓家長投入的資源打水漂,不會有太大的效果。

情況二:為什麼上課聽得懂,但考試卻考不好?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上課聽得懂,但考試考不好的問題。針對這類學生,我會採用一對一的方式診斷,他是否真的理解,
有些學生其實是以為他懂了,事實上還存在著不少理解上的盲區。對於這種情況,就是要一題題檢查,從他的算式找出問題並立即修正,或是問問題請他回答,
確定他的理解是否是正確的。愛因斯坦曾說,如果你不能將一件事情說的簡單,那就不是真的理解。
如果學生說他會寫,但不知道怎麼講,很多時候不一定是真的會,所以一定要練習把想法表達清楚,老師才能給予有效的輔助。

另一類情況是,學生真的理解,但是計算太慢,造成考試寫不完,或是計算粗心。這個現象很普遍,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練習量不足,另一個則是解題策略不佳,而兩者間又有部份因果關係,可能因為練習不足,沒有發展出好的解題策略,造成解題緩慢,影響考試成績。
但是也有可能,練習量充足,但沒有優化解題方法,所以算式冗長,平日寫作業花很多時間,但是上了考場寫不完或容易算錯。

練習量不足的問題,是比較容易處理的,勤奮一點寫題,對於考試成績會有些改善。
但是對於解題策略的問題,請上課時專心聽老師講述,不要埋頭拚命寫自己的題目。或者,寫了一道題之後,覺得解得有些麻煩,
可以請教同學或老師是否有其他比較簡單的解法或是參考詳解與作者交流。

附帶提醒,不要太依賴詳解,而是將詳解視為交流的對象。有不少學生寫數學題時,習慣將詳解放在旁邊,不會做馬上看詳解,
容易落入背記的學習模式,這是典型的不良習慣。如果沒有想法,馬上看詳解就是太過依賴詳解。如果有了想法,再看詳解,才是交流。

祝福同學們都能發展出自己的解題策略,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真正享受到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