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

刻意練習不好玩。它要求練習者調動大量的身體和精神資源,全力投入。如果你覺得你在享受練習的過程,那你就不是刻意練習。很多年輕人追求一種散漫的風格,做什麼事情都是一副無所謂的態度,認為在打打鬧鬧中學習的人很酷,這是非常愚蠢的。能夠特別專注地做一件事才是最酷的。

研究人員發現,所有學生都了解一個道理:真正決定你水準的不是全班一起上的課,而是單獨練習。

如果你想學點知識,最好的辦法是找本書,最好是正規的教科書或是專業著作,然後老老實實地找個沒有人的地方坐下來反覆閱讀,而且還要自己整理筆記,甚至做習題獲得回饋。如果你堅持不了八分鐘,你就不適合學這個。練習需要重複,而重複一定不好玩。

教育的目的本來應該是擺脫現實的奴役。而現在的年輕人正竭力做著相反的努力,為了適應現實而改變自己。

獎勵學習的過程,比只看學習的結果效果更好。

真正能決定一個學生進步幅度的不是智商,而是內在動力和學習方法。外部刺激有短期的作用,但是不可持續。你可以把一個學生成績勉強拉住,但很難用錢把他砸成數學家。既然興趣是如此重要,最好的早期教育就應該是先慢慢培養興趣。家庭和社會能為人才做的最好事情,就是提供能施展各種興趣的環境。

如果工作的挑戰大大超出你的技能,你會感到焦慮。而如果難度和技能正好匹配,你一開始並不知道該怎麼做,但調動自己最高水準的技能,再稍微突破一點,你正好能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心流體驗。這是一個奇妙的感覺,你沉浸在工作之中,忘記了時間的流動,甚至可能忘記自身的存在。

喜歡,等於熟悉加上意外。

讀書,最理想的情況是書中八五%的內容讓你有親切感,另外一五%是改造你的世界觀。

我自己的經驗

學習本身就不是件輕鬆的過程,須要高度專注,如同我現在打這一篇文章,是早上5:20,這個時間,很安靜,心情也很平靜,我得以更有效地創作。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已經迷戀上這種感覺,晚上十點就寢,早上五點起床的生活模式已維持了幾年,這樣的習慣,讓我的生活更加從容且處理事情也更加游刃有餘。

也許曾經經歷了短暫失業的洗禮,我體認到,單獨練功的重要性。

2019年,我創立了「斜槓教師的教育學習網」,開始了斜槓學習與保持輸出的生活模式,目的就是提醒自己跨出舒適圈,走入學習區,主動追求一些挑戰,擁抱改變。

平日的鍛鍊才可有效降低外在環境變化帶來的衝擊,重新取回生活的主導權。

「思維」是區分人與人之間差異的關鍵,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對於這樣的不完美,我們可以做什麼?
答案是「持續優化」,要做到這一點則必須終身學習。

這段文字帶給我在教學上的啟發

無論老師怎麼教,重點還是在於學生課後的練習。學生必須在練習的過程中主動思考,並且提出問題,才能逐漸發展出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要學好一門課,一定要閱讀專業書籍(教科書),我遇過不少學習數學不順利的學生都有個通病,就是在觀念不清楚的情況下拚命做題目,然後抱怨為什麼考試考出來還是不會寫。原因就在於,太依賴記憶,而理解不足。

也許在學校聽課時,稍不專心,沒有聽到重點,在所難免。此時應該拿出課本閱讀並且做筆記。市面上的參考書無法完全取代教科書。課本才是將觀念闡述完整,也是唯一有提交教育部審核過的教材。

對於父母而言,應獎勵孩子付出努力的過程,而不僅僅看結果,如此才有利於發展為「成長型思維」。學習數學,請先從達成小成就開始,培養出自信心,進而提升興趣。一旦學習有了興趣,才可能激發內在動力,主動學習。

因材施教,雖然是老生常談,但卻是一帖良方,古人先賢智慧,歷久不衰。

筆者簡介

1對1教學案例(學生回憶錄)

北一女中,方O筑。一位英文非常好的學生,國二時多益就達910分。方同學說她在高一上學期時數學成績還不錯,啟料到了高一下學期時,每況愈下,竟退到班級倒數三名。北一女中高手如雲,讓她感到挫折。我接手1對1指導時,學校正在教排列組合,這也是大多數學生感到困難的部份。方同學是個聰明又認真的學生,每次都能按時完成作業,並且週考都能達到標準。只花了兩個月時間,她就晉升至班級前三名,比我預期得表現還好。其實學習就是這樣,如果方法對了,讀通了,就像開了外掛一般,成績突飛猛進,方同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高三參加指考,錄取臺大醫學院藥檢生物系。

我是一名數學老師,擅長數位化教學模式。
歡迎來到我的部落格:斜槓教師的教育學習網 – 數學數位學習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