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學生考不好,最容易將問題歸究在兩件事情上面。一個是,我都是粗心才算錯,不然就可以八十分以上了。另一個則是,我可能練習不足,應該再多寫一些題目。

就以粗心算錯來說,我的理解是,一份試卷,2~3題失誤,那才叫粗心,是合理範圍。如果考得一塌糊塗,以致於不及格,還將責任歸究於粗心,這就讓我想到抖音裡的一個搞笑段子:「千萬不要減肥,因為你現在的醜還可以將原因歸究於胖,萬一減肥成功了,你的醜就會找不到理由。」(純娛樂)

同樣道理,照樣造句:千萬不要太會算,因為你現在如此薄弱的數學能力,還可以用計算錯誤當作藉口,萬一計算不是問題,你的糟糕成績就會找不到理由,

我的意思不是說計算不重要,計算很重要,但是有些學生學習數學,真的就是一直算,不太動腦子。遇到不會做的題目,馬上看詳解,這是很不好的習慣。然後手一直動,講義寫得滿滿的「詳解」的算式,看起來很認真。然而考試結果卻不會陪你演戲,成績時好時壞,完全取決於題目的類型。有看過的題目就做得出來,沒看過的題目就做不出來。

不好的習慣,會讓學習一直停留在低水平的層次,短期還可以靠著補習班詳盡的整理,外力密集的督促,取得尚可的成績。但以長期而言,卻是災難。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這麼多人上了大學還要補習,原因就是出在沒有培養自己整理的習慣。

▋什麼是不好的習慣呢?

除了上述提到,看到不會寫的題目,很快就看詳解之外,還有就是,寫過的題目,沒有做上任何醒目的記號。第1種習慣,會造成思考鍛鍊不足,浪費好題目。第2種習慣,則會一直重覆寫一堆差不多的題目,會的還是會,不會的還是不會。我們都知道,只要題目的品質夠好,就能夠激發思考,是學好數學的關鍵,可以讓思考進入心流狀態。

▋那麼什麼是品質好的題目呢?

就以中學數學而言,其中一個判斷指標是,「有較多的思考面向加上適中的計算量。」平日寫題目,其實也是在鑑賞,找出自己學習的盲區。接著從大量題目中,篩選出好題目的過程。所以要把握每一次寫的機會,將這些題目挑出來做整理,然後針對這些題目反覆練習。

再說回來,既然你說粗心,那粗心的原因是什麼?幾乎所有考差的學生都說不出來。這就很像一個凌亂的房間,知道東西放裡面,卻怎麼樣也找不著。

▋所以要如何判斷是否為粗心呢?

關鍵在於逐題「梳理」思緒,就是採用問答的方式確認想法。然後就會發現,問題絕對不是粗心這麼簡單,還有可能是認知錯誤,或是文字理解錯誤。

而數學學不好的學生其共通點是,常常說,這一題我做得出來,但是我不會講。然而數學是理科,就是要說理,如果無法說得清楚,往往就不是真的理解。所以上課時不要一直接收老師的想法,最理想的方式應該是,先預習,上課時提問與對照,如果有必要可以來一些辯論也是不錯的。

相關閱讀:

作者簡介

對於退休的重新詮釋

在年輕時開始打造屬於自己的平台,持續在平台上輸出,累積工作經歷及自己的故事,形成一個更有說服力的履歷,形塑出有個人特色的品牌。

換句話說,從打工人的思維,轉換為創業者的思維。

為企業工作的同時,同時也要想著自己現在所做的事,也是在為將來累積個人品牌價值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