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教育觀念裡,幾乎不會因為孩子的成績考差而感到不悅,
但是也不會因為她考好而給予什麼物質上的獎勵。
我覺得讀書是自己的事,
但是家長有責任引導並且提供適當的資源輔助。
考得好,本身就是一種對自己的肯定,
考不好,找出原因並且改善即可。
我教書二十幾年,從1對1家教、補教業到學校,教過很多學生。
有些不愛唸書的學生,其實腦筋非常靈活,
之所以成績不理想,是因為花在唸書的時間不足,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他們找不到為何而讀、為何要如此辛苦的理由
換句話說,就是缺乏內在動機
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很多人都認為是升學考試,取得文憑。
但是我認為讀書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涵,
那就是讓認知能力不受周遭環境與原生家庭的限制。
一個人不讀書,那麼吸收資訊的方式,大多來自周圍的人事物,
或是主流媒體。那麼所處的圈子就很重要。
不讀書,如果能在一個好的圈子,大多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圈子對一個人的認知觀念影響甚大。
我想這也就是為什麼,
這麼多家長不惜一切要將孩子送到明星私校的原因。
無論孩子國小的成績表現如何,如果能通過一場考試,
進入到經過篩選的環境,至少這裡的同儕都會有一定的水平。
但是,話說回來,如果考不上,或是自己無法展現價值,
是不是也很難融入到好的圈子裡呢?
不妨回想,很多時候,家長在督促孩子讀書,
其實指的是狹義的,為了升學考試的那種讀書,
而不是考慮更長遠及核心的目標:提升自學能力
我認為自學能力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能力。
但是自學能力要如何培養?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自己願意。
自學是一種主動學習模式,
除非自己願意,否則誰也勉強不來。
接著是確定目標,想想你到底對什麼有興趣,
想要學什麼?
以我自己為例,
我當年就是因為受不了到處奔波跑課以及考試的日子,
所以我一定要發展線上教學。這個動機非常強烈。
有了動機,就確立目標。
然後是大量閱讀。
這種閱讀,不單單是指紙本上的,也可以是影音,線上課程。
想要省錢,就自己花時間搜尋免費資源。
想要省時間,就付費購買線上課程,
然後直接請教開課老師。
我之前利用下班時間學習架設網站,
如果都是靠自己找資料研究與摸索,
估計今年也不會做出任何成果。
我還是有借助專家的力量,加速自己達成目標。
付費購買別人的know how,是效率最高的學習模式之一。
然後是輸出。
強迫自己,將所學知識,用自己的話說一遍。
喜歡用文字就用文字,喜歡用講的就用講的,
如果長得帥還可以露臉說話,效果更好。
自媒體盛行的時代,分享,就是很棒的自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