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跟某家長討論孩子成績的問題,

基本上會來找我聊的,有很大一部份都是,
其他科目還不錯,唯獨數學這一科拖垮整體平均。

昨天這位學生的情況也是如此,
每次考試,所有考科全部高標,但是對於數學,
只希望達到均標就心滿意足了。
如果數學也能高標,那必定可以擠進全班前五名。

數學這一科真的是很多學生心中的夢魘。

這幾年,我花了不少時間找原因,閱讀書籍,
在部落格分享相關主題的教學心得。

從我二十多年前開始接家教,累積至今近百名學生,
幫助過不少學生進步。

但是也有一些學生即便一對一指導,效果仍然不是很好。

為什麼?

不外乎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太過固執,不願意改變。

人都會有一個特點,就是一旦形成某種習慣,就很不容易改變。

這也是為什麼一開始培養好的習慣非常重要。

成績優秀的學生,往往就是比較能夠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的那群人。

反之,有些學生,無論提醒多少遍,還是會用自己習慣的方式,不斷犯同樣的錯。

這讓我想起愛因斯坦說的一句話,大意是,
「你總是同樣的方式做事,卻期待不同的結果,這樣很像精神錯亂。」

第二、缺乏學習意願

就是找不到為何而戰的理由,缺乏學習動機。

如果是這種情況,卻還要求他們用功努力,
他們很容易流露出不滿的情緒,反抗,或是敷衍了事。

所以以前接案我都會先確認,到底是學生自己覺得需要,
還是家長覺得需要。

我不接家長覺得需要,但小孩覺得不需要的case。

第三、學習過於被動

雖然有學習意願,但是很被動。

下一個指令,做一個動作,但絕對不會多做。事情有做就好,
書有讀就行,至於做得如何,讀得如何,就隨緣了。

這類型的學生,成績不會很差,但也不會很好,不上不下,不易突破現狀。

成績好壞的關鍵,一般有兩個:學習態度、學習方法。
學習態度不佳,學業表現不會太好,這很好理解。

學習方法是影響學習效率的關鍵,有五個要素:

1、上課專心聽講

比較好的方式是,上課前預習,上課時提問,
與老師雙向溝通,而非單向吸收。

2、課後儘快複習

有些學生知道課後要複習,卻忽略了「儘快」這兩個字。
一般人的大腦不可能一次記牢新學到的知識,

通常是暫時記住,但時間不會太久。

所以一定要趁忘記時反覆練習,不斷強化,
才可能將短期記憶的內容轉變為長期記憶。

實際的複習方式可以這樣進行:

(1) 當天學習的內容,當天抽時間複習第一次。
(2) 一週之內抽適當的時間進行第二次複習。
(3) 一個月之內抽適當時間進行第三次複習。
(4) 考前進行第四次複習。

當然這只是一個參考,每個人可依自身實際情況調整。

3、要確實,不要便宜行事

何謂便宜行事?

例如,平時做習題時,看到不會寫的題目馬上看詳解。
為了要快點交差,還沒複習就急著寫作業。
為了省力不惜抄同學的作業。
然後一直打聽哪些題目會考哪些不會考,希望考前猜題。

有人主張快樂學習,這句話其實很毒,是毒雞湯。
所謂快樂學習真正的意涵應該是,
學習的過程有辛苦的成份,
但學習到之後感到有成就感的愉悅。

4、依據學科特性掌握學習要領

每門課都有其特點,不可能用同一套方法應用到所有科目上。

之前有學生跟我說,她覺得學習數學讓她感到困擾的原因是,
不像國文、英文這樣,背起來就好 (當然我相信一定也須要理解)
數學就算把所有公式背起來也沒有用,
考試時就是不知道公式怎麼用。

正體現了那句網路名言:別人會背叛你,但數學不會,數學不會就是不會。

我覺得請教每一科老師學習方法是有必要的,
我自己的習慣是第一堂課就先分享學習觀念與方法。

總之,千萬不要用一種學習方法來對付所有科目。

5、讓自己產生成就感,激發出興趣

「但是我就是不擅長,如何產生成就感呢?」

答案是:上課前先預習

忘了之前在哪裡看到一位網路行銷大師說的,
不要擔心自己能否教別人。你只要比學生多往後讀兩頁就可以教他了。

同樣道理,雖然沒有比別人聰明,
但是先讀過了,就比一般同學多懂一點點,
就講得出一些別人沒聽過的內容,
就容易產生成就感。


歡迎訂閱 數學數位學習電子報

數學數位學習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