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斜槓教師

2019年創立斜槓教師的教育學習網

網站內容主要在推廣數學數位教學、分享自我成長、建立個人品牌

主要工作

1. 中學數學、大學微積分 教學
現任私立中學教師、曾任公立大學微積分講師、升大學補習班教師、
1對1家教教過近百名學生。
2. 免費Youtube訂閱數學數位教學
3. Line@官方帳號

4. FB個人頁:分享生活瑣事、輕鬆短文。
5. TikTok:微教學

我的自編教材(紙本+數位)

學經歷

  • 國立中央大學數學博士
  • 20 年中學數學、大一微積分教學經驗

我的教育理念

教育,就是一連串培養好習慣,並且讓這些習慣隨著時間累積,逐漸產生威力的過程。

商業的本質是迎合,教育的本質是改變。好的教育,可使我們不斷修正並且朝向好的方向改變。

我的教學觀點

抽象思考是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石。藉由正確學習數學的方式,讓自己變得更會思考,進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重視觀念

從問題開始引發思考,建立觀念,有紮實的觀念為基礎,再適量演練不同類型的題目強化觀念,才是有效的學習流程。不要再盲目大量做題,輕易看詳解,否則稍不留意,就使學習淪為背記,而非思考帶來的成長。

【我的創作】

我重視與學生的對話

數學是理科,學習過程就是一個說理的訓練過程。
學習第一步:先思考,如何提出一個好的問題。
以問題為核心,傾聽不同的觀點,開啟對話,刺激思考。

遊戲化教學

將遊戲融入課堂,讓學習更有趣。

用心寫作業才是學好數學的正道

你是否看過武俠小說?小說中的武林高手,比拚的是什麼呢?

一是內力,二是招式。

有好的內力,才可以自我保護,並且讓招式展現威力。
有好的招式,才可以化被動防禦為主動出擊。

內力與招式,兩者缺一不可。

學習數學,建立紮實的觀念,就彷彿有了深厚的內力。
用觀念持續解決問題,就彷彿在實戰中發展出自己的招式。

寫作業就像是磨練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考試實戰中,取得好的成績。
甚至,在離開校園之後,形成帶得走的能力,讓自己擁有更滿意的人生。

善用數位資源(自媒體時代的紅利)

【Youtube優質影片融入課堂】

我的自編教材(108課綱)(搭配課程設計,持續更新)

1. 國中數學一~六冊(觀念為主) + 【康軒版】麻辣講義(試題演練)
2. 高中數學-數A-學測複習,共25講。

疫情催化下的教學轉變:數位化教學

2018年,因為興趣,開始嘗試數位化教學,以下是當時錄製的教學影片:

2021年5月17日,疫情嚴竣,雙北宣布:高中職以下全數停課至5月28日。

因此,加速了我數位化教學的進展,以下是2023年改良後的教學影片:

2022年,疫情趨緩,採用「數位化實體教學模式」,讓教學發展為「系統化」且「自動化」。

何謂教學系統化?

應用數位工具,使得例行性工作只需做好一次,就可以重複使用,穩定輸出。讓我得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專注在觀點分享及師生互動。

使用數位工具,做好學生的作業統計、學習表現管理、以及親師溝通與交流。

教學系統化,讓我得以以最少的力氣,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進而投注主要心力在「專業精進」、「班級經營」、「優化教學」、「教育本質」的課題上面。

何謂教學自動化?

教學自動化,指的就是我為自己創造了許多「分身」。基礎內容,我只要錄製好一次,就可以讓學生重複觀看學習,讓教學又多了一個施力點。課堂實驗發現,學生看影片的專注度不亞於甚至優於教師現場講授。但前提是,必須由老師視課程需求引導並陪伴觀看。

斜槓教師名稱起源

失業下的心境轉變

2018年7月,我從國立中央大學數學系博士班畢業,當時應屆參加教甄,錄取了桃園某私立高中,擔任一年的代理教師。按照該校的制度,代理期間一年,第二年我必須再參加一次考試。這次考試我失利了,未能獲得續聘的機會,因此轉為兼職,開始了我一年到處兼課的生活。

有了教師證,卻找不到正式教職,就是人們所稱的流浪教師。

當時少了一份穩定的收入,但還有一個四歲的女兒要養,而且必須負擔在三重租房的費用,開銷很大。一般來說,我必須到處參加教師甄試,設法找到一份正職的工作。但是,我又希望每天都能看到老婆孩子,陪伴孩子成長。這意謂著,我必須鎖定北部為主的學校,讓我可以每天回家。

當時我就在想,是不是有什麼方式可以讓我的工作時間與地點更有彈性,又可以做自己喜歡的教書工作?我花了一年的時間摸索,這一年我沒有正職工作,一邊兼課一邊準備教甄、並且開始研究「網路行銷」、「打造個人品牌」、「數位化教學」相關知識。

2019年我用自學到的知識,建構網站,打造個人品牌,並且嘗試數位化教學累積自己的作品。

這一年,我進步很多,別人都說我們這種人是「流浪教師」,可是我認為這個詞太消極了,因此我改用時下流行詞「斜槓」,我稱自己為「斜槓教師」。

語言會影響一個人的心態,「流浪教師」這個詞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你不在一所學校教書,好像就沒什麼事可以做了,只能到處流浪,兼課、考試。而「斜槓教師」這個詞,給人一種可以多元發展的可能。如果我在一所學校教書,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個為學校帶來正向幫助的老師。如果我無法在一所學校教書,我同樣可以持續使用網路的力量,學習、不斷精進,進而幫助到更多的人,同時也解決了自己的生存問題,這就是這個網站當初設立的目的。

斜槓青年」一書的啟發

我於2019年,讀到了Susan kuang撰寫的「斜槓青年」一書,深獲啟發。這本書提到了幾個觀念,影響了我的思維。

1. 「斜槓」代表著願意讓知識擴充的開放態度。

2. 「斜槓」的本質應該是把時間留下來為自己工作,包括為自己的興趣,為自己的系統。能在 維持生計的前提下,為自己工作的時間愈長則愈成功。

3. 「斜槓」的生活方式需要實力來支撐,若實力不足,就會過於仰賴雇主並領取薪資過活。

但是應該如何培養自己的實力呢?

對於上班族而言,就是下班後時間的運用。對於一名教師而言,更多了寒暑假的運用。

4.「斜槓」是須要自制力強、經歷長時間的自我投資與累積,用實力換取時間、金錢,因而更加自由。

5. 所謂的價值是人建立起來的,所以也可以被打破。人生本來就沒有「必須」與「標準」,到 頭來還是要回到自我。因此,我認為真正本質上的追求應該是圖個內外平衡,內心和諧的人 生就是美好的人生。

如今回首,「斜槓教師的教育學習網」就是一連串事件串連的結果,正如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所說的:

你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時,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相關閱讀:

何謂成功的人生?

「泥沙」和「寶石」哪一個好?有人回答,當然是寶石。

可是如果對於一顆幼苗而言呢?

世界首富馬斯克日前在一場演講中提到,如果你處在一座孤島,即使擁有全世界的財富,都不如一塊麵包或一瓶可飲用水來得有價值。

當我在架設網站找尋利基市場時,開始體會到,熱門或是賺錢的領域不一定是適合自己的,也不一定做得開心。做自己沒興趣的事是很難持之以恆的。因此,經過嘗試後,還是回到自己最有興趣的教學與教育工作,如此才得以讓網站內容逐漸豐富,並且在數學相關的關鍵字名列前矛。

人生,其實就是圖個身心平衡,每天自在愉快而已。如此,對我而言就是成功的人生。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