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時光
親子共讀是父母與孩子溝通一個很好的方式。與其說教打罵,不如身教、陪伴並搭配故事輔助,一點一滴將觀念帶進孩子心裡。
上個週末,我與老婆帶著女兒到圖書館一樓的兒童圖書室,在這種炎熱的天氣,能夠吹著冷氣,陪孩子看幾本好書,聊天,天底下的幸福莫過於此。
現在的圖書館設備愈來愈完善,且藏書豐富,還提供通閱服務。只要辦一張圖書證就能借到所有分館的圖書。真的扎扎實實感受到納稅所帶來的好處。
我因為工作的緣故,在桃園與新北兩地奔波,因此辦了兩直轄市的圖書證,除了夫妻、小孩各辦一張之外,還辦了家庭卡。每次去圖書館都抱一堆書回家,非常過癮。借還書讓我每週至少跑一趟圖書館,也可以了解最近有什麼新書。
在如今寸土寸金的年代,我們盡可能節省空間,採用買不如借的策略。
我認為,「親子共讀」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因為,閱讀,是通往想像力的大門,只有通過文字,才可能讓我們有無邊際的想像空間,並從中獲得樂趣。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
一部好的小說或文學作品,一旦被拍成電影或電視劇,哪怕拍得再好,也無法還原閱讀時的體驗。原因很簡單,因為一旦變成了影視,無論主角還是場景或者道具都變成了具體而成型的東西。
你的想像力就此附著在這些具體的東西上,而失去延伸的力量。
另一方面,只要是深奧一點的思想,一定是抽象的,這意味著很難通過畫面完美呈現,只能通過文字符號去展示。
如果不去閱讀,你就失去一次和優秀思想碰撞的機會。
如果想要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愈早開始愈好,千萬不要等到孩子開始有課業壓力時,才一直催促他讀書,那樣是很難引起他自主學習的動機的。
洪蘭教授曾經這樣形容:
課內書是骨架,課外書才是血肉。
我們只有在孩子還沒有考試壓力時,鼓勵她多讀課外書,多讀文字的孩子,辭彙量愈多,愈能夠理解他人所表達的內容。
相關閱讀
- 孩子的詞彙量,就像「漁網」,詞彙愈多、漁網愈密;在課堂上就能撈住愈多知識
- 親子閱讀讀什麼?
- 不念書也沒關係!擁有很多書才重要│《超強資優生養成班》
- 教育現場:低年級閱讀能力低弱的孩子,到了高年級學習會越來越困難,連題目都看不懂
親子共讀好處多多,我這裡就不再贅述了,一起來聽聽幼教老師怎麼說吧:
好書推薦 – 跟著莊周學莊子
這一篇文章,我要來介紹這本書,「跟著莊周學莊子」。
同系列的圖書還有:
我希望可以將我在另一本書(猶太人超越全世界的讀書法/李大熙)所學到「Havruta 哈柏露塔」的方法運用在與孩子共讀這本書上面。
為什麼我想介紹這本書?
在我的觀念裡,孩子品德的重要性遠勝過於她的學業成績。我教過很多學生,其中不乏名校且成績非常優秀的孩子。
我發現,一個高度自律且對自我有高度要求的學生,通常學業表現也不會太差。反之,學業表現好的孩子,卻不一定是個有禮貌且會替別人著想的人。
例如,我自己對於時間是極其重視的,因此與人約定,必定早到等候,也不以任何理由遲到。但有些人卻會習慣性的讓別人等五分鐘、十分鐘。甚至還會放別人鴿子。
無論學業成績好壞,我都遇過對守時不是這麼在意的人。而這樣的學生有個共同特性,就是對他人不怎麼尊重。
而這樣的不尊重也許會表現在講話的語氣上,或對待別人的態度上。
也許這只是特例,也不表示兩者有必然的關係。但對於與別人約定卻以如此不嚴謹態度處理的人,你說在其人際交往上完全不會有問題,我也是斷然不信的。
家長要能以身作則,且願意好好來引導孩子,才是家庭教育成敗的關鍵。
因此藉由這本書精選的經典好文,讓我們得以學習偉大思想家 – 莊子流傳千年的智慧,並將其融入生活中,讓孩子學以致用。
也因為能夠流傳千年且歷久不衰,想必有其價值所在,且經由我實際翻閱,的確是好書無誤!
另一方面,我自己讀這本書時,也是滿滿的收穫,帶著孩子一同研讀,完全符合親子共學的精神。
我分享這本書的方式,是先寫出原文,然後再與現代社會的情境與個人經驗做結合,用適當的表達方式,將觀念慢慢引導至孩子心裡,相信這也將是未來與孩子意見分歧時溝通的依據。
是否要學文言文?
記得之前掀起一個熱烈的討論:為什麼要學文言文?
因為這本書是以小篇文言文的方式呈現,因此我想先來談談我對文言文教學的看法。
這就與大家喜歡舉的另一個例子:「為什麼要學三角函數或微積分」是一樣的邏輯。
因為我們現在根本不可能用文言文交談,我們買東西根本也用不到三角函數或微積分。
整個價值觀都是建立在「表面的實用性」上面。
按照這個邏輯,我們學的很多學科其實都是沒用的。畢竟沒有人平常會去計算自己推物體時須要做了多少功,或是須要調配出什麼樣的化學藥劑。
即使我不學「公民與社會」,時間到了我只要按照指示就可以行使我的公民權力。
即使我不學歷史,也不會讓我在現代的社會中造成什麼不便呀!
那麼話說回來,為什麼大家這麼在乎「實用性」?
我想是因為,抽象的事物,學習的過程中通常是吃力且辛苦的,而且往往無法看到立即的成效或用途。
但是不可否認地,凡是深奧一點的思想,一定是抽象的。學習的目的不應該只是為了實用,還有一點是大家很容易忽略的,那就是「延伸與創造」的力量。而這樣的能力,也是產生樂趣的泉源。
抽象思考的能力,才讓我們得以天馬行空地展開無邊無際的想像。
而學習文言文與學習數學有一個共同的好處,那就是:
它訓練我們得以用最精鍊的語句,去表達最核心的思想。
因此,我認為,適時學習一些文言文是不錯的。因為它提供了我們在表達能力上的訓練。但是如果過多也不適宜,畢竟我們重點是培養能力,而不是真的精通古文。
以下,我們就來選出書中幾篇文章,來聊聊親子共讀可以如何引導孩子思考。
這本書每一篇都有5個主題,我會將其列出,並且針對我想與孩子共讀的部份進行預習並且分享,我不會一次寫完。因此這篇文章也可以說是我進行親子共讀的紀錄。相信每個人看這本書的感受與產生的經驗都是不一樣的,值得細細品味再三思考。
第一篇 尊重他人
這一篇有5個主題,分別為
- 太廟中的海鳥
- 人不可貌相
- 烏鴉的黑和天鵝的白
- 沒有用的樹木
- 辯論輸贏的結果
太廟中的海鳥
魚處水而生,人處水而死,彼必相與異,其好惡故異也。
魚兒在水裡可以生存,人在水中生活就會死亡,人和魚是不同的物種,兩者的生活方式也不同,所以喜歡的和討厭也一定會不一樣。
這一篇文章主要是要教導孩子,尊重他人,相互理解。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適合與喜歡的東西是不一樣的,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因此,對於跟我們有一樣想法與喜好的人,可以感到開心遇到知己。但更多時候,我們也會遇到想法與喜好與我們不同的人,也要懂得欣賞與尊重。
此時就可以引導孩子到她的學校生活,問問她,妳和妳的朋友們,各自喜歡什麼呢?討厭什麼呢?
從這個談話中,我們就可以知道,與孩子平常來往的對象是誰,有什麼樣的個性與喜好。
然後問問孩子,妳們的喜好和厭惡的事情,都一樣嗎?為什麼妳會想和她交朋友呢?
對於朋友與妳一樣的部份,妳會感到開心嗎?如果妳朋友與妳的想法不一樣,妳會尊重她還是強迫她改變呢?
此時父母也可以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工作,遇到了什麼事情讓造成什麼樣的感受。也讓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環境,喜不喜歡自己的工作,為什麼要工作,工作為什麼可以帶來收入,然後引導出學習理財的重要性…過程中話題就會一直冒出來。
這就是文言文厲害的地方,短短幾個字,卻可以帶給我們啟發並且不斷延伸下去。重點是在於「聚焦」,避免讓談話亂無章法,東拉西址。每天一個主題進行有架構性的對話。
沒有用的樹木
散木耶,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
一顆沒有用的樹木,用來當作造船的材料,就會沉船;若是當作製造棺材的材料,就會很快腐爛;若用來做器具的話,又不夠堅固;拿來做門框的話,會有樹汁流出來;用來製造柱子,就會生長蛀蟲。這是一顆無用的樹木,就是因為它無用,所以才能長得這麼高大。
我認為,這一篇文章的重點,是要告訴孩子看事情的方式不要太單一化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台灣的教育體制裡,非常重視考試與排名,此時就會有一些成績好的學生去取笑成績不好的學生的現象。
在學校裡,我會制止學生這樣的行為,並且告訴他們,每個人都有適合他的學習步調,你不應該去取笑他人。
如果一個成績比你好的人也同樣這樣取笑你,或是老師三不五時說你很笨很差學得很慢,你的感受如何呢?
藉由親子共讀,我會將這個話題再引導得深入一些,告訴孩子,也許一個人不是很會唸書,但她做事很認真,願意廣泛學習。他將唸書的時間拿來做很多不同的嘗試,以後說不定會造就出另一種成功。
正如知名企業家馬雲曾經在演講上說的:
如果你不愛唸書,那就書唸少一點,事情多做一點。
在我的看法,如果喜歡讀書,那就多讀一點,與其盲目地追求學歷,倒不如培養能力,讓自己成為有價值的人。
正如這篇原文提到的,雖然這顆樹木的材質從商業的角度來看是無用的,但卻可以避開被砍伐的命運,因此產生龐大的樹蔭讓好幾千頭牛在樹下休息,產生出了另一種價值。
動動腦:
- 還有什麼事是妳認為沒用,但卻是有價值的呢?
- 同一件事情,你問不同的人,得到的答案都會是一樣的嗎?
- 對於不一樣的答案,妳會選擇與他爭辯還是尊重呢?
辯論輸贏的結果
即使我與若辯矣,若勝我,我不若勝,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勝若,若不吾勝,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
我和你為了某一件事情展開辯論,如果你爭辯贏了,我爭辯輸了,那麼你說的就是正確的?我說的就一定是錯的嗎?換個角度想,如果我爭辯贏了,而你爭辯輸了,那麼就變成我說的是正確的?你說的是錯的了嗎?
藉由這篇文章,我想教給孩子的是,「傾聽與回應」的練習。
無論小孩或大人都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在沒有聽清楚理解對方的意思前就急著講自己的看法。因此形成一種無效的對話。
這樣的觀念也可用在親子交談上面。
父母應該傾聽孩子的想法,並且在理解孩子的想法後給予準確的回應。
為什麼孩子會覺得父母很嘮叨?
因為父母的話進不去孩子的心裡去。即使講了很多,對孩子而言都是無關緊要的。
另一方面,與其辯論,倒不如討論。與人交談,重點不在於分出輸贏,而是能否切中問題的核心,讓事實得以浮現。
第二篇 修養自己
- 山中的大樹和鵝
- 真誠待人
- 別讓自己過於勞累
- 帶著月亮和太陽
- 學習自我肯定
山中的大樹和鵝
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成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成材死,先生將何處?
昨天遇見的山中大樹,因為無法做成任何東西,斷護可以活得很久,今天主人的這隻鵝,因為沒有用處,所以才被殺掉,先生將要怎麼做呢?
記得我們小時候時常被教導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有用,意謂著會被寄以重託。無用,生活輕鬆自在,但也意謂著無法受到重視。
然而,有用就一定好嗎?
正如文章中提到的那顆大樹,因為無用得以免於受到砍伐,所以可以活得長長久久。它不用額外的努力,自然長成其樹蔭便能帶來價值。
然而無用就一定可行嗎?
正如文章中提到那隻無用的鵝,因為不成材,受到輕視,反而要被殺掉。
既然如此,那麼成材與不成材之間應該如何掌握呢?
莊子要我們順其自然。
正如日月有陰晴圓缺,不要在晴天時感到開心,在陰雨天時就感到悲傷。
倘若每天都是晴天,天地萬物恐缺水而枯竭。
因此,我們也要能接受雨天,雖然帶來不便,但陰晴交錯才得以讓萬物生生不息持續不斷下去,正如在人生中的順逆境亦是如此。
因此,在教導孩子上面,我們可以強調努力、認真去做好眼前的事。結果如何不是我們能掌控的就順其自然。
因為有時候我們眼前看到不好的結果,也未必真的不好。
反之,我們認為好的,也未必是適合我們的。
第三篇 謹慎選擇
- 螳臂當車
- 言語風波
- 凡走過必留痕跡
- 迷失方向的人
- 要避免的五件事
言語風波
言者,風波也;行者,實喪也。夫風波易以動,實喪易也危。故忿設無由,巧言偏辭。
語言就如同風吹動水面所引發的波浪,所以言語的表達,也會有得有失。風吹動水面會引起動盪的波浪,言語的得失也容易帶來危難。所以憤怒並不需要特別的理由,有時只是因為言詞失當才被引發的。
每個人起初都是一張白紙,經由與人之間的互動後,才漸漸明白有些話當說,有些話不當說。
就是因為說話不謹慎,心直口快,說了些不得體的話,覆水難收,埋下隱藏的禍根。
與人交談,該如何拿捏分寸,是每個人一生都要修的學分。如果父母能以其閱歷帶給孩子好的引導,想必可以減少孩子盲目摸索與嘗試的時間。
因此,我喜歡每天空出一點點時間與女兒聊聊天,自然地跟她交談,了解她的生活並分享我的經驗。
相信只要適時的練習,說話前多經過一些思考,交談的過程便可能達到雙方皆有獲益的地步。
第四篇 安定情緒
- 豁達的態度
- 無人駕駛的船
- 像木頭的雞
- 魚兒的快樂
- 保持平穩的心境
第五篇 學習方式
- 別算計得太早
- 大葫蘆的種子
- 黏蟬的老人
- 井底之蛙和夏蟲
- 在陸地上的划船
No comments! Be the first comm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