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念
我始終相信,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雙向配合,才能達到較好的教育成效。父母的陪伴才是主要,其餘皆為輔助或延伸。
如果在家庭端沒做好,卻希望藉著外在資源來扭轉,
通常是事倍功半的。每個週末,不管工作多麼繁忙,
我仍堅持空出一整天的時間做為家庭日,安排親子活動。
我希望可以帶給孩子的是去體會「學習是愉快的」這件事,
而不只是為了考試。學習是每個人都有的需求,無論大人或小孩,
學習新知會感到愉悅是人的天性。終身學習不是一句口號,
而是應該去實踐的目標。
反思,當家長叫孩子去讀書時,自己都在做些什麼呢?
如果覺得學習這件事這麼重要,自己有沒有在學習呢?
不可逃避,我認為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
我們能留給孩子最重要的記憶,是從孩子與我們相處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到什麼。而我們也能從陪伴的過程中,讓自己不斷進步。
親子共學是什麼?
「親子共學」是指家長與子女中的兩人以上,
共同針對某一主題一起展開學習活動,
讓孩子的學習夥伴除了同儕另外加入了家長的角色,
讓家裡也能成為孩子的學習場所。
家長把要學習的事物融入小孩的日常生活中,
讓孩子不排斥學習新的事物,開始願意學習,享受學習,
並且培養成生活習慣中的一部分,也能在學習之外分享給家長,
拉近親子距離。
親子共學的精神在於「規律地」親子陪伴為主軸,再延伸至各個方面。舉凡親子共讀、共遊、理財觀、價值觀等…。
親子共學有什麼好處?
進行親子共學的最大的原因除了家長相對於教師更理解孩子之外,
也能實施更仔細的一對一教學,對症下藥,這是目前學校教育比較欠缺的,因為在學校的教育現場,通常老師不太容易進行一對一單獨教學,大多數都是整個班級學生一起上課。
但這並不是要家長須要每天花很多時間,也不是要多麼專業,
而是每天15~20分鐘時間的陪伴,了解孩子學了什麼,
可以根據課業開啟對話的主題,再延伸至生活各層面。
試想,平常沒有對話的習慣,是很難增進親子感情的。
親子共學的初衷,是希望家長可以與孩子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因為對話才能產生了解,因為了解才知道孩子比較感興趣的主題、及有效的學習方式。
該如何規劃適合孩子的親子共學活動呢?
這也是現階段我正在努力學習且同時進行的部份。
我將活動分成三個部份:親子共遊-戶外活動、親子共讀、遊戲;
親子共遊
這兩年帶著小朋友去了很多間親子館,通常安排在週末白天時間,
地點主要以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為主。我以前都不知道這方面的資源竟如此豐富,國內的資源已經多到玩不完了。
例如:
萬華親子館,就是令我非常驚豔的好地方,
裡頭空間非常寬敞,分為室內與室外遊戲區,
豐富的益智玩具可提供小孩親自操作,
多樣化的佈置可充份帶來感官刺激。
學習本來就是要用五感去體驗,
小孩在成長過程把家裡弄得一團亂也就只是出於本能的學習探索而已,所以與其在家裏被氣個半死,到親子館,讓她可以盡情拿東西,
盡情丟球,爬上爬下,充份放電。如果不夠,這裡旁邊就是青年公園,讓她跑個幾圈,保證回家一覺好眠。
在這個網站,我們還會分享更多親子共遊好景點。
親子共讀
可以以繪本、重複型故事、預測型故事等作為閱讀文本。
親子共讀最重要的是給孩子「符合程度」的讀本,並且針對興趣一邊調整。
親子理財
財商的培養要從小開始,這是我要與孩子進行共學的重點項目喔。
親子遊戲
積木、樂高、桌遊…都是不錯的選擇,減少不必要的聲光刺激,小心使用3C產品。
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無庸置疑的,
親子共學的活動可以針對孩子的較弱的地方做練習,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孩子的喜好,和他們的興趣,並且針對孩子們的興趣給予他們最適合的親子共學活動。孩子的學習因為有家長的陪伴而更有趣,學習動力也更高。親子共學需要長時間的摸索與嘗試,將學習的地點延伸到家裡,相信學習不會是一件困難的事,而是一件值得分享和快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