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升學導向的私立學校,學生經由篩選機制入學,整體學科程度相對整齊優異。
即使如此,這四年,在我任教的班級接觸的六百多位學生中,仍然可以感受到前後段的巨大差異。學生們的數學程度大致可以區分成五個等級:S、A、B、C、E

S級學生,是具備天賦+興趣+願意努力的少數族群,他們總是可以在課堂上快速回應,
不僅跟得上進度而且還大幅超前,可以自主學習,希望挑戰難題,成績穩定,不易從常規課程中獲得學習的滿足感,幾乎每班都有這樣的學生。我曾經有學生還會自己組隊出去報名數學競賽。

A級學生,通常在國小時的成績就名列前矛。到了高強度的學習環境,表現仍然不錯,
只是遇到難度較高的考試,就會與S級的學生有所區別。

B級學生,人數最多,可接受私校的學習步調,成績差不多落在平均位置。
我有信心這些學生如果到了一般公立學校,應該會在前半段,甚至可能名列前矛。

C級的學生有一些,會覺得上課步調有點快,有點辛苦。但願意努力,只要老師放慢一些,他還是可以跟上。

E級學生不多,上學期還可以憑著國小老本跟上,但到了上學期後半段,已感到吃力,前面的還沒弄懂,又有了新進度以及新的作業要交,根本來不及消化吸收,只好抄作業應付,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每次教到七年級新生的第一堂課都要先打好預防針,希望學生可以忘掉國小的榮耀,重新開始,不要太在意排名,跟自己比就好。可是,第一次考試後,還是有學生難以接受,傷心落淚,或是回到家大哭一場。接著在之後的考試,逐漸釋懷,慢慢接受,不是自己不好,而是同學太過優秀。只希望成績達到班平均就好。

每次想到,明明學生的學習起點不同,卻用同樣的節奏學習就覺得很荒謬。有能力的家長,一直在尋求客製化與差異化的資源。而無力負擔的家長,只能接受現況,進入一個篩選機制。

孩子考不好,問老師該怎麼辦?有沒有什麼建議?坦白說,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每個孩子狀況都不太一樣,只能給一個大原則提供參考。可是真正關鍵之處在於執行。一個人的力量很有限,但是如果藉由數位化的工具,就可以發揮槓桿的效用,做到更多以前辦不到的事情。

相關閱讀:小益老師:數學數位學習3平台 學習吧、PaGamO、均一怎麼用?

數學數位化教學具備即時互動、個人化學習、視覺化呈現等優點。透過互動性教材,學生能深入理解概念;個人化學習模式則符合各生不同步調;視覺化呈現有助於複雜概唸的理解。此外,數位教學平台還提供有效的評估和即時回應,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提升學習成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