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請教老師孩子數學學習上的一個盲點嗎?
孩子在校麻辣講義均有落實完成,甚至也寫了資優A++,
但此次期末考數學差前標約3-5分,前次數學週考成績也不理想。
(孩子國一上段考及期考的全科加總平均皆能入校排前50,
唯獨近二次被數學科目拉低平均)
想請問老師在數學的學習上如何調整?
先謝謝老師喔。
▋【分析】這名學生在作業與資優試題上花了不少時間,
但成績不如預期,以下幾點提供參考:
➤ 從家長的敘述可知,此成績是與班前標校平均比較而得出的結論。
該私校以數理見長,優秀學生雲集,
應避免將國小時期的排名對應至國中。
過度比較容易產生挫敗感,
重點應該放在與自己的比較為主。
➤ 寫作業與寫考卷的模式不完全相同
寫作業,不用計時。考試,有時間限制。
所以有一個情況是,題目解得出來,
但是方法不佳,寫得太慢,以至於考試來不及寫完,
因此影響成績表現。
解得出來不代表解得好。
建議平日寫作業,可搭配計時測驗,檢視自己的解題方法,
如何判斷解題方法是否需要優化?
☗ 試試以下方法:
拿出一張A4紙,將其四等份,
每一題的解題過程只能用到其中一等份的空間,
如果超過,就要思考,在正常大小的字體之下,
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讓計算過程可以控制在這個空間以內。
優化解題策略,是學習過程中需要時常檢視的項目之一。
為什麼平日寫很多題目,但是考試成績不理想?
請留意,題型作答的差異。
實務經驗告訴我,只要將選擇題微調數字,
再改為填充題或計算題,就可以考倒一堆人。
寫作業,是學習過程,應將每一題都當成計算題,
確實列出算式解出答案,
而不只是用作答技巧,選出答案,
並且思考,解出題目的方法,
是只能針對這一道題,還是這一類題目皆可處理。
太過依賴作答技巧寫作業的學生,
通常成績穩定性不足,
有不少運氣成份在裡面。
考試時,取分為主,則不侷限。
盡量把平日學習到的作答技巧都用上。
➤平日演練題目時,錯題是否有整理。
能否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可回頭針對「相似類型的錯題」整理一份 錯題筆記,
並且思考「為什麼當初會錯?」
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解釋概念,避免只是死記解法。
(不容易,但有效!)
▋重新規劃數學學習策略
作業不只是寫完,而是要確保認知是否有提升,
能否從這次作業,翻新或鞏固觀念?
➤ 學習步驟調整建議
- 錯題整理與反思:每次考試後,回顧錯題並歸類(概念型錯誤、計算型錯誤、審題問題等)
- 減少題海戰術,改為精練題目:
與其寫大量資優試題,不如確實寫過的每一題都「理解透徹」。
如何知道是否理解透徹?
請用自己的理解講一次給別人聽,
講得出來才記得久,也可發現思考的盲點。 - 建立考試模擬環境
- 設定 時間限制 進行小測驗,提升時間管理能力。
- 在家也可以讓孩子「模擬考試」,看看是否有時間壓力導致失誤。

No comments! Be the first comm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