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學生不是不願意努力,
而是找不到學習方法,或是用錯誤的方法學習。
造成的結果就是,耗費大量時間,但效果不佳。
優化學習方法,就像是切東西前磨刀的動作,
刀愈鋒利,效率愈高。
學習前,請先擬訂策略,並貫徹實行。
▋策略1:當天複習,強化記憶
新學習的內容,就很像剛塗上水泥的磚塊,
輕輕一碰就會滑動甚至掉落。
只有將磚塊放在指定位置,
讓水泥凝固,才能固定不動。
這可以大致理解成我們腦中的記憶組塊。
對於新學習的內容,要盡快複習!
並且在複習時,多運用回想,
會比反覆閱讀更有效。
➹千萬別拖太久才進行回想練習,
以免每次複習都像是重新學習,事倍功半。
建議,當天學習的內容,24小時以內複習第1遍。
一週內分散2個時段,再各複習1遍。
我自己的觀察,成績優異的學生都有以下習慣:
➤ 課堂上專心聽講,筆記重點為主,不求工整。
➤ 當天課後重新整理筆記,幫助記憶與找出思考盲點。
➤ 強化新學內容,尤其是難度較高的部分。
▋策略2:交錯練習取代過度學習
學習數理時,要小心別在同一個時段內過度學習
因為這有可能看起來很用功,卻達不到預期效果。
相較長時間研讀或練習同一種技巧或觀念而導致過度學習,
更好的做法是切分出幾個比較短的練習時段。
並且,一旦掌握了基本概念,
有了一定的熟練度之後,
可以採用交叉練習不同類型的題目,
有助於幫助你學得更深。
例如:考前複習時跳著不同章節的題目複習,
有時候會學起來的確比較費力,但卻會更有效。
▋策略3:口頭轉述,有助於發覺理解盲點
請試著對你的親人、朋友或同學描述你正在讀的一本書、
或正在上的一門課的精華與重點所在。
「轉述」有助於釐清並鞏固你腦中的概念。
如果你所學的內容非常深奧,
請以簡單的方式說明給知識背景跟你不同的人聽。
這會對你個人的理解產生驚人的效果,
並在幾星期或幾個月之後仍然記憶清晰。
教師也是在教學過程中,
持續對講述內容有了新的領會。
▋策略4:多練習才記得牢
適度反覆練習是建立堅固組塊的基礎,
缺乏反覆練習,不可能學好數理。
但是要注意,練習的題目,
應該隨著熟練度提升難度與層次。
▋策略5:跳脫平常的讀書環境
轉換讀書環境,設法回想課程內容,
有助於探個角度思索,加強你對題材的理解。
訓練自己在各種不同的環境回想課程內容,
你就不會受限於特定的環境線索,
也可避免考場跟讀書環境不南司所造成的困擾。
➽ 結論:廣泛閱讀,提升思維
科學家與技術專家最大的差異,
往往來自於是否擁有廣泛的興趣。
許多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同的習慣 – 大量閱讀。
當你專心閱讀時,大腦會接觸各種觀點,
並在不同知識之間建立連結,這正是創新思維的來源。
數理學習也是如此,當你成功理解一個概念,
未來學習相關知識時會更加輕鬆。
這個過程需要時間持續累積,
當你的知識組塊越多,
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越強。

No comments! Be the first comm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