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國中會考已告一段落,考生總算可以暫時抽離高強度的學業壓力。

這段時間,無論是放鬆或是發展興趣,都是很難得的機會。
但也正因為沒有迫切準備考試的需求,
很容易不自覺陷入無止盡的滑手機、熬夜、作息混亂。

放鬆一下,真的沒關係

但是用錯誤的方式休息,不僅沒有達到放鬆的目的,
甚至可能讓身心更疲憊。

長時間滑手機、追劇到半夜、作息混亂,
看似在「放空」,其實只是把注意力轉移,

腦袋沒有真正停下來,身體也沒能好好修復。

我認為,真正的休息,不是讓生活失序、日夜顛倒,
而是有意識地讓自己回到一個平衡的狀態。

休息,不只是「不做事」,而是讓身心慢慢復原、回穩。

可以這麼做——

⤷ 睡飽幾天,讓累積的疲勞能逐漸修復
⤷ 出去走走、曬曬太陽
⤷ 安靜閱讀一本想看的書,沒有壓力,讓心情沉澱
⤷ 參加營隊(如科學營、文學營、程式設計營等)擴充視野
⤷ 自主選擇閱讀題材,提升語文與思辨能力。
⤷ 學習非學科技能:繪畫、樂器、攝影、影片剪輯、簡報設計等。

真正的放鬆,不需要太多喧囂。

只要做好規畫,
休息,其實也能在無壓力的情況下過得既充實又愉快。

學生長時間待在學校,
學校的教育系統著重學科,培養專才,
這無可厚非,也確實幫助學生建立知識根基。

但我始終認為,廣泛涉獵,也同樣重要

我非常認同跨領域學習,
而且也正在實踐這樣的想法。

從學校離職後,真正體驗到這麼做的好處,
用開放的心胸學習新知,
到現在演變成賴以謀生的能力。

我從2019年開始接觸原本不曾接觸的領域,
學習架設網站、剪輯影片、寫文章、網路行銷、理解市場,

也開始用數學老師以外的身份,
去理解這個世界。

這些跨領域的經驗,
不只讓我走出單一專業的限制,
更打開了我另一個思考視角與可能性,
做到了我以前從未想像在家工作的生活型態。

只是,這樣的學習方式,在我們的教育體制裡,
常常因為「沒有考試、不夠實用,或是沒時間探索」
而被忽視。

雖然會考後這段空閒時間不是很長,
但卻是學生得以稍微體驗「自主學習」威力的珍貴機會。

沒有考試壓力、沒有進度限制,
終於可以自己決定要學什麼、怎麼學、學到哪裡為止。

這種自主規劃的過程,
正是培養責任感、學習動機與自我管理能力的起點。
也是我一直在推廣的觀念。

哪怕只是選一本書看完、上一門感興趣的課、
甚至每天早起完成自己規劃的事情,
這些小小的實踐,
都能在心中種下一顆「我也能做到」的種子。

未來在面對更高年段、更自由的學習環境時,
這段經驗會成為自己內在的一股力量。

另外,這段時間,建議預習高一國英數等基礎科目,
不要過度補習,可選擇有系統的銜接課程或線上自學。

目標不是「學越多越好」,
而是「先熟悉學習方式、建立信心」。

為此,我設計了「高中數學第一冊陪伴式線上課程」,
適合剛會考後的學生預先學習,
進度與時間彈性,強調觀念理解與學習方法。

歡迎私訊了解課程詳情,
或點此進入 ➤ 高中數學第一冊陪伴式線上課程


歡迎訂閱 數學數位學習電子報

數學數位學習電子報

每週定期發信,與你分享數學數位學習、家庭教育與學習如何學習相關主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