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命題趨勢與考科定位
114年分科測驗的數甲考題,
整體風格可以用一句話總結:比重往高年級傾斜,難度維持親民!
出題重心放在高二的3A、4A和高三的選修數學甲,
加起來佔了90分;高一的內容只佔10分而已。
這代表未來分科測驗會更專注在二、三年級的進階數學。
雖然是自然組考科,但題目不偏難,
大部分都可以照著線索順順解。只有少數像多選第8題比較有挑戰。
基本觀念還是王道,只要觀念清楚,計算不繁瑣,
題目就能破解。而且今年也多了很多跨單元整合題,
像幾何加組合、數列配三角比,考你靈活運用能力。
圖形空間感很重要,像旋轉體、
立體圖形都出現在試題中,對想像力比較弱的同學來說是挑戰。
還有特別的地方是,非選題裡出現了兩題證明題,
這在以往比較少見,會拉開學生的得分差距。
總結來說,今年的數甲考題強調觀念、跨章整合,
並開始往「高年級深度」前進。
想要考好,觀念清楚、整合能力強,就是關鍵。
▋題型分布與難易度分析:怎麼考、難不難?
這次數甲考題怎麼出?簡單說,就是熟悉的配方、
熟悉的味道,不過內容更聚焦在高二高三的進階單元:
題型分成:單選(3題18分)、多選(5題40分)、選填(3題18分)、
非選/題組(6題24分),跟往年差不多。
配分上,高一內容只佔10分,**3A、4A各20分,
選修甲上下就佔了50分!**這說明重點明顯放在「分流後」的高年級數學。
難易度方面,跟去年差不多,整體偏簡單,敘述清楚、
觀念題為主,只要基本功夠,很能發揮。
真正的挑戰只有幾題,比如「魔王題」多選第8題和需要證明的非選題,
但也正是這些題目用來拉開高分和中分學生的距離。
➤ 出題特色:觀念清楚、整合能力強就贏了!
這份試卷的出題邏輯滿明顯的——你觀念熟就能穩穩上分!
沒有太多複雜計算,重點是看你會不會用觀念解題,
像單選第1題,只要懂對稱概念就能快解。
很多題都不是單一章節的內容,而是跨單元整合題!
像幾何+排列組合、三角+數列+極限、甚至複數+直線+三角通通混一起。
綜合應用能力就是鑑別關鍵,考你能不能把不同章節的概念靈活運用在一題裡。
➤空間幾何、圖像理解&多選小技巧
你空間感好嗎?這次考卷裡的空間幾何題,會是很多同學卡關的地方:
單選第2題跟選填第10題都考了空間題,
圖像想像力強的同學會比較佔優勢,不然用代數硬幹就會很花時間。
有些題目像選填10,如果能聯想到「三垂線定理」,會快很多。
大考的多選題選項安排常常是有「引導作用」的,
難題時可以當作破題的線索。
➤補充教材有幫助,老師教的你有記得嗎?
有些題目要寫得好,可能要靠平常老師講的「課外補充」才行:
多選6題如果你知道「a在某範圍內,ax跟logax會相交」的知識,那就變簡單題了。
多選8題則可能用到「三倍角公式」,這雖然不是課綱內容,
但有上過補充的學生會比較快解掉。
老師補充的東西,不見得是多餘的,
搞不好就是考場上的神助攻!
➤ 非選證明題變多了,準備時別只練選擇題!
非選題這次也給了點驚喜:竟然有兩題要寫「完整的數學證明」!
過去比較少考這麼正式的證明,這次真的要你「嚴謹論述」,
不是簡單帶個答案就好。
對不習慣證明的同學來說會比較吃虧,但這正好是拉開高低分差距的好機會。
而且根據學生回饋,像空間幾何、複數、證明題和旋轉體體積,
都是被認為難度高的區塊,備考時千萬不能忽略。
想要穩拿數甲高分?基本觀念、整合應用、圖像想像、證明能力
這四項練好,分數自然水到渠成!
▋與歷屆試題的比較與變化
114學年度分科測驗數學甲延續往年試卷架構,
包含單選、選填、多選與非選擇題,總分100分。
難易度與去年相當,整體偏簡單,題型排列由簡至難,利於作答節奏掌握。
內容配重明顯偏向高二、高三進階單元(3A、4A與選修甲共佔90分),
反映數乙加入後的分流趨勢。
命題核心仍是基本觀念,但跨單元綜合題明顯增加,
例如幾何配組合、三角配極限等,提升鑑別度。
空間幾何題持續出現,對圖像理解要求高。
多選題第6與第8涉及課綱外補充知識,顯示教師補充教材的重要性。
非選擇題首次出現兩題嚴謹證明題,是區分高分關鍵。
預測今年總分與去年接近,但因高鑑別度題目,級距略低,預估92分可達滿級分。
▋給學生的備考建議與學習策略
想在數甲考場上穩穩發揮,以下幾招一定要掌握:
🔹 基本觀念要扎實
近年考題重觀念不重計算,熟練基礎就能順利破題,
不用被繁瑣算式卡住。
🔹 跨章整合題要多練
現在考題很愛「混搭風」——幾何配組合、
三角配極限這類綜合題越來越多,想拿高分,靈活應用是關鍵!
🔹 空間幾何不能放棄
空間題一直是大家的罩門,但只要圖像觀念好,
能想像立體結構,就能避開耗時計算。
🔹 證明題準備起來
這次非選題有兩題是「認真寫證明」的那種,
要寫得嚴謹才能得分,平常練習邏輯清楚的寫法很重要。
🔹 補充知識有奇效
像三倍角公式或圖形交點定理,雖然課綱沒教,
但有學過會更快解題,適度補充絕對加分。
🔹 多選題選項別忽略
選項有時藏著解題提示,照順序慢慢看,也能找出方向破關。
簡單說,打好觀念基礎+練整合題+提升空間與證明能力,
再加一點策略技巧,考場上就能更有信心!
完整試題解析
【Podcast:40. 114 數甲命題全面解析:高年級重點明確,觀念整合能力是致勝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