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數學的三要素:堅持不缺課、每日算1.5~2hr的數學、永不放棄

為什麼要每天都寫一點數學?

數感很重要,多寫可以提升對於數字的敏感度。

記得以前唸大學時,有兩個學期的游泳課。
第一學期,只要游過25公尺,第二學期,要游過50公尺。

對於我這樣的新手,上學期25公尺都游不過。

下學期時,下定決心,一定要通過50公尺。

我採取的策略是,每週到游泳池兩次,除了練習基本動作之外,
還有就是熟悉在水中的感覺。

每一次雖然都有些微進步,但還是游不過50公尺。

結果,我第一次游過50公尺,是在考試時達成。

學習數學也是同樣道理,游泳要有好的水感,
想學好數學,則必須要有好的數感。

除了時常接觸,沒什麼好方法了。

多看多想多做,是學好數學的關鍵。

積少成多,積沙成塔,數學是連貫性很強的學科,
學好每一小部份都有助於之後的學習。

撥出精神狀態不錯的1個小時進行深度思考

許多學生誤以為做更多的題目就一定能更快進步,
但事實上,解題的品質才是關鍵。

每一道題目都應該仔細分析,理解其中的數學概念和解題方法,
而不僅僅是追求快速完成。

如果遇到不會的題目,不要急著跳過,而是耐心去理解它的解法,
這樣才能真正掌握知識。

要做到以上,則必須要有好的精神狀態。
不要在自己精神狀態不好時,做一堆反射性的低品質題目,
而是要撥出精神好的一段時間,做高質量的題目。

從小量開始

剛開始可以設定簡單的目標,如每天只花15~30分鐘,然後逐漸增加時間。
先養成開始做的習慣,再提高難度,避免壓力過大,造成拖延甚至半途而廢。

善用多元資源輔助

別忘了課本。

無論上課時採用哪一本教材,都不要忘記,
課本絕對是入門的好書。

因為市面上所有的教材,只有課本是有送教育部審核的,

課本的編排方式,循序漸近,引發動機,較容易閱讀。

但是課本也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原因是,收錄的題型太少。

因此比較好的方式,是課本搭配市售題本或是講義,
或是老師自編的教材。另外,現在還有很多線上課程可供選擇,
讓靜態閱讀可以轉為動態影像,讓學習過程更生動有效。

另外,也可以善用學習社群,例如FB的解題社團,
無論是提問或是回答別人提出的問題,
都能提升學習的互動性,更有趣,也更容易堅持下去。

保持挑戰性

等到自己對於課程內容比較熟悉後,
可嘗試較難的題目,或參加數學比賽,
這樣可以保持對數學的興趣,並促使你不斷進步。

追蹤進度

每週或每月紀錄學習進展,寫下進度、待完成的作業、測驗、成績。
紀錄當時狀態,以及下次待完成的工作。

這也是我自己課後的習慣,無論是1對1遠距教學,團體直播課,
我都會做紀錄,作為下次課前準備的依據。

不要過度相信自己的記憶力,平日很多事要忙,
寫下來,下次學習前拿出來察看,有條有理,
也不用在當下才在思考要做什麼,省去不斷做決策對於意志力的消耗。

給自己適當的獎勵

對於一件有些費力的事,開始前不妨營造儀式感,
例如泡杯咖啡、收拾桌面讓讀書空間看起來更整齊、散步十分鐘讓自己慢慢進入狀態…

如果有達成目標,也可以給自己適當的獎勵,例如看一集喜歡的影集、或吃一份甜點。

保持心情愉悅,才有助於專注。

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努力

不必孤軍奮戰,與朋友一同討論分享解題方法,互相教學。
享受過程的邏輯推理及創意思考。


歡迎訂閱 數學數位學習電子報

數學數位學習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