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班上總有幾個特別活躍的學生,因為熱衷表達,
所以在課堂上特別容易引起大家關注。

我自己以前就不是這類型的學生,
所以我其實更容易去注意那些看起來內向、安靜,
比較不會引起討論的學生。

這些學生,很多事情都不會表達出來,
不會惹事生非,默默得看著同學幼稚的行為,
也不會說什麼,只專注在做好自己的事。

面對這樣的學生,我有時候會走到他們旁邊,
跟他們講兩句話,或是觀察他們上課時的反應。

今天上課時,檢討小考加分題,因為難度比較高,
我有注意到一個平日很安靜的女生,
一直在跟她的好朋友交談。
她的好朋友似乎在跟她解釋,某一題的解法。

下一堂她們外堂課,下課後,她跑來辦公室,跟我說她看了我某一題的解法,
實在無法理解。我很快地跟她解釋,她馬上就懂了。

其實我當下是滿感動的,很少遇到學生會為了弄懂一道題,
特別到辦公室問問題。也不是說學生不認真,而是在這麼緊湊的課程節奏下,
大多數學生都會選擇先放著,在意的學生會在隔天的課堂上再提出來,
不會刻意利用下課時間特別跑一趟辦公室找老師。

記得我剛升上高二時,學習化學遇到瓶頸,
無論怎麼考都沒辦法考好,實在非常困擾。

當時,我時常利用午休時間找導師(化學老師)問問題。
我真的很想知道那些題目是怎麼解出來的,導師也很有耐心的講給我聽。
可是,我知道不可能總是佔用老師的午休時間,只好也跟著同學去補習。

後來終於找到學習化學的方法,對於化學也有著濃厚的興趣。
除了遇到了不錯的老師之外,「主動學習」這件事,
讓我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感覺,這種感覺是可以讓所學產生串連,觸類旁通。

所以我其實比較傾向學生自己先努力看看,按照學校的節奏學習,
然後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補習或是使用其他資源,
這樣的學習方式有助於讓知識產生連結。也比較能夠體會到「發現」的喜悅。

反之,如果只是為了補習而補習,看到同學補習就去補習,
覺得孩子需要就要求孩子去補習。這就會變成比較被動的學習模式。
每天把自己弄得很累,但效果卻很有限。

這種累是值得的嗎?

人生還有很多有意義的事,補習適量就好。與其補一大堆習,
倒不如撥出一些時間閱讀課外書,培養閱讀的習慣,可能會更有益處。
考試是一時的,好的學習胃口與習慣,才是會跟隨一生寶貴的資產。

【高中數學線上教學】如何學好高中數學?破除學習迷思,建立正確觀念
【國中數學數位教學】如何學好國中數學?破除學習迷思,建立正確觀念?
數學數位學習電子報

歡迎訂閱 數學數位學習電子報

數學數位學習電子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