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這本書的特色

作者 Susan kuang 是一位自媒體人,將自媒體寫作發揮得淋灕盡致,歡迎參考另一篇書籍分享: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 陳立飛

以 「斜槓青年」 為主軸論述了兩百多頁,提及非常多獨特的觀點。
例如:堅持,一定是對的嗎?利己是新時代的美德 !成功帶來的危害。因此這也可以說是一本觀念指引之書。

這本書不只告訴你觀念,還很勵志,鼓勵你去實踐。

大家好,我是斜/槓/教/師/

數學愛好者(數學博士) / 教師(職業) / 文字創作者(興趣) / 網路創業家(獲利來源)

這是我第一次這樣自我介紹,如果可以,希望我以後的名片也能是這樣子。

某一年教師甄試失利,我在非自願的情況下被迫離開正職的工作。起初我很不安,因為沒有了穩定的收入,還要養家養小孩。我到處兼課,希望能暫緩經濟上的衝擊。我曾經是一名年薪百萬的教師,擁有高學歷,卻在盡心盡力為公司(學校)付出了大量時間後,考砸了教甄,也被無情的不續聘。

這樣的故事,你是否很熟悉,因為作為一名雇員,決定權永遠不在你我。很慶幸我遇到這件事時還不到四十歲,但是,你是否想過,到了五、六十歲遇到這樣的遭遇,情何以堪?

斜槓,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選擇,而是面對瞬息萬變的情勢,一個分散風險且得以生存下去的策略。

離職後半年時間,少了正職工作的工時與責任,多了些彈性與自由。五個月的產出,已經超越過去一整年。失業是幸還是不幸?這很難說。但我們肯定不希望,到了人生後半場,還在為金錢打拚無法自由。又或者,在我們為了組織勞碌一生後,即將離開這個世界時,卻懊悔好多夢想無法實現。

在我們人生迷惘時,總是要設法尋求解答,靜下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這本書成了我紛雜思緒的出口。

你是否也想成為斜槓青年?

請先問自己三個問題:你的興趣是什麼?你擅長什麼?你能為他人帶來什麼樣的價值?

這三個問題並非對每個人都是容易的,我甚至認為對大多數人都不容易,先別急著回答。希望藉由這本書的分享,能為你找到解答,並開始你的斜槓人生。

另外,若未讀過這本書或深入探究了解,請不要對「斜槓青年」做任何評論,因為你所認知的「斜槓青年」很可能是不完整的,或甚至是扭曲的。認知的偏差將造成行動錯誤,阻斷自我成長的機會。這是我看完這本書後中肯的建議。

斜槓的代表性人物

張忠謀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每天至少閱讀六小時。
年輕時,張忠謀下班後都會抽出4小時閱讀半導體相關知識。成為經營者以來,他每天仍至少閱讀6小時,3小時在公司閱讀與半導體相關資料,另外3小時在家閱讀與工作無關的書籍,內容廣及經濟、政治、歷史等領域。周末在家時,用在休閒閱讀的時間更高達6小時。有系統的閱讀,正是張忠謀成為兼備理性與感性CEO的好習慣。

張忠謀董事長在年輕時就培養出大量閱讀,廣泛閱讀的習慣。
他在一次演講時提到,他小時候,有一次父親跟他說,你學了這麼多這麼雜,無法專精,應該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並把它做好。
他當時覺得父親說得挺有道理,也照做了。幾年之後,他發現,他父親說的不一定是對的,他認為人還是要廣泛涉獵各種學問才是好的。

為什麼台積電會如此成功?我認為,這要歸功於領導者明智的決策,
而出色的決策來自全面的知識結構。

這就有如「速度」與「方向」的選擇,你覺得何者較為重要?
方向對了,縱使速度慢了一點,還是朝著正確的目標接近。方向錯了,速度愈快,反而加快遠離目標。因此,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然而,貧瘠的知識,如何在局部的生活環境中,做出準確的判斷?
因此我認為:

「斜槓青年」代表著願意讓知識擴充的開放態度。

環顧周遭,不難發現很多年輕人都在利用業餘時間馬不停蹄地學習,他們所學的知識很多與自身從事的專業領域無關。這種學習潮一方面體現了人們更高的自我追求;另一方面則反映出一種危機感。

川普

美國企業家,亦是美國電視節目《誰是接班人》的主持人、監製,2016年多了個備受矚目的身分:美國總統。

牛頓

科學界的巨人,發表萬有引力定律和三大運動定律。同時他也是一名數學家,微積分的發明者。 除此之外,牛頓長期研究光學,促使他發明了反射望遠鏡。展現出他多方面的才能與興趣。

達文西

藝術家,同時具備科學家、工程師、發明家、生理學家等多重身分,對建築學、光學等領域也相當擅長。 另外,因為研究解剖學,繪出知名的《維特魯威人》,解構人體比例。同時他也發明了史上第一個機器人。

你還想得到什麼例子嗎?歡迎底下留言分享。

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學科沒有被分成這麼細的情況下,斜槓反而是很自然的事。因為時代的進步,分工愈來愈細,學校教育將學問分門別類教授給學生,反而造成我們學習上的一種限制。其實很多領域應該是相通的,只是我們鑽研的太深反而忽略了彼此間的關聯。

你所認知的「斜槓青年」很可能不完全正確!

何謂斜槓青年

多重職業與多重收入,只是「斜槓青年」的外在表現形式。其真正的意涵,應該在於「多元人生」,更好的稱呼是「無邊界人生」。它是一種個人想發揮多種潛能的內在衝動的一種釋放。

換句話說,斜槓青年是一種全新的人生理念和個人發展策略,它強調的是人生多面向的平衡,以及個體潛能的探索,同時鼓勵我們將工作、生活和愛好進行適度結合,最終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額外的收入,而是更充足圓滿的人生。

成為斜槓青年是有門檻的

很多人以為身上多兼幾份差,多貼幾個職業標籤就是斜槓青年。 但其實那樣是不正確的。斜槓青年的本質應該是把時間留下來為自己工作,包括為自己的興趣,為自己的系統。能在維持生計的前提下,為自己工作的時間愈長則愈成功。

因此,「斜槓青年」的生活方式需要實力來支撐,若實力不足,就會過於仰賴雇主並領取薪資過活。

所以,在成為斜槓青年之前,必須先花時間讓自己成為有實力的人。例如:上班族必須在下班後另外花時間學習與鍛練,才能在一邊為雇主工作的同時,也為自己工作。

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的時候,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時,就應該沉住氣來歷練。夢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澱和累積。

為自己工作才是長遠之計

這裡指的工作,是指為自己的興趣,並建造自己的被動收入系統。而不再是花時間做一些自己沒有興趣或是無法累積的事來換取金錢。

一般來說,被動收入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獲得:

第一、股票或基金等理財收入
第二、租金收入,可以是房產的租金收入,也可以是轉租收入
第三、智慧財產權,例如圖書、音樂、藝術、軟體產品等
第四、持續經營任何一門生意或事業

「斜槓青年」是須要自制力強、經歷長時間的自我投資與累積,用實力換取時間、金錢,因而更加自由。

成為斜槓青年的具體模式

成為斜槓青年並非一蹴可幾,其發展需要審慎規畫和全心投入,你必須思考為了達到某個職業要求,要做哪些自我投資。

書中提到的五種模式

穩定收入 + 興趣愛好組合

如果你還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或是興趣愛好的收入不足以支撐生活的人,冒然辭掉工作會承擔很高的風險。此時你適合一邊工作,再利用下班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與事業。

左腦 + 右腦組合

這是一種「理性」與「創造性」思維共同發展模式,例如:你可以是一名工程師、科學家,而同時你也是一名藝術家或音樂家。這兩種模式的互補可以帶給人們更開闊的視野。

例如:

工程師兼戲劇導演丹.米爾斯坦;

科學家兼音樂家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有時候會透過演奏小提琴,或到鋼琴上談幾個和弦和曲子來幫助自己計算數學、解方程式、做研究。

醫師兼音樂愛好者;1990年在台灣,一群熱愛音樂的醫生組成了【醫聲室內樂團】。他們旺盛的活力吸引了許多非醫界人士的加入,其中包含金融業、科技業、司法人員等等。1999年,他們匯集了各行各業的愛樂者、組成了【台北市­民交響樂團】。

在選擇斜槓模式之前, 請同時開始思考,你的產品是什麼?
這裡所指的產品可以是實體物品,也可以是虛擬服務,甚至知識等內容商品。因為這是發展斜槓人生的獲利來源。

大腦 + 身體組合

這種模式能夠讓人在腦力和體力勞動中相互切換,確保身心健康和生活的平衡。例如:你可以是一名作家同時也是一名健身教練;這本書的作者Susan Kuang除了是一名作家之外,她同時也是CrossFit(混合健身)一級教練、爵士舞老師。

寫作 + 教學 + 演講 + 顧問組合

寫作讓你成為某個領域的意見領袖,演講邀約也隨之出現,等到累積了足夠的經驗之後,又能展開教學和顧問領域。這種模式適合知識型人才,也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組合。

一項工作多項職能型

這是只有一種職業,但要求你必須具備全方位能力的模式,並涉及不同領域。例如所有CEO都符合這個標準。

以上這五種模式可作為發展斜槓模式的參考,但我認為這五種模式還可以互相組合,發展出更多種不同的模式,或是還有其他的可能,歡迎你在下面留言與我分享喔。

成長,請先折磨自己

人在思考和增強意志力時,會消耗大腦的能量,所以它會極力抵抗。成長,就是在經歷大腦超載並與其對抗的過程。

成為斜槓青年,首先要累積實力。如何運用時間將是成功與否的關鍵。

你將時間視為投資還是消費?

時間是稀缺資源,它可以是投資也可以是消費,端看我們運用它時是否產生了收益。

例如:你把下班時間拿來追劇、無效的社交、娛樂式的打電動,那麼這就是一種消費,因為它不會給你帶來任何未來的收益;但如果你把時間用來學習新技能,看線上課程、閱讀、寫作,那麼它就是一種投資,因為換來的是自我能力的提升,未來更可能產生收益。

惰性是一種出於本能的自我防衛機制,避免我們消耗不必要的能量,因此所謂的「拖延症」就是大腦為了省力而產生的抵抗

要如何克服惰性?

唯有當我們發自內心渴望完成某個目標時,才可能真正對抗來自基因的強大惰性。而這種渴望的一個體現形式是:興趣。除此之外,我認為還有生存下去的鬥志。

如果生存受到威脅,人是可以出於本能克服惰性的。

但大多數時候,我們是不會受到生存威脅的,因此必須培養出興趣。

在培養興趣方面,當你投入的時間愈多,就會做得越好;做得越好,就願意在上面花更多時間,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你的興趣。然而這樣的過程是須要意志力支撐的。

平苦是必然的,但你一定要有所行動,唯有遇出第一步,才有可能有所改變。

此時此刻,就過自己的人生

你是否想過什麼是美好的人生?

從小我們在長輩和師長的訓練中,建立了一套根深柢固的邏輯:
在學校好好讀書,念得好就能考上好大學;考上好大學就能找到好工作; 好工作就意味著收入好,買房買車、結婚生子,老年生活才能過得好;等到孩子成家立業之後,就能退休養老。

從小到大,我們都嚴格按這種邏輯來計畫人生。

倘若很幸運的,我們都達到了這些目標,但我們真的是快樂的嗎?
又或者,我們沒有達到這樣的目標,就代表我們很失敗嗎?

我們已經很習慣用社會的眼光來看待生活,但人生真的只有這樣嗎?

所謂的價值是人建立起來的,所以也可以被打破。人生本來就沒有「必須」與「標準」,到頭來還是要回到自我。因此,我認為真正本質上的追求應該是圖個內外平衡,內心和諧的人生就是美好的人生。

謝謝你用心看到最後,希望這篇文章有給你帶來幫助。我分享的只是其中一部份,若你想知道更多細節,建議你購入此書,細細閱讀,相信會帶給你更多啟發。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而閱讀就是最容易讓自己成長的方式。

這本書就分享到這邊,如果你喜歡,歡迎在下面留言並分享給其他有興趣的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