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我們知道,現在的就業環境比起二、三十年前有了劇烈的轉變。
愈來愈少企業願意負擔雇員的退休金,而改採其他較節省成本的方式聘雇。

因此,正職工作不斷減少,非正職工作持續增加,非典型就業人口在這十年內激增十五萬人,已突破八十萬大關。

換句話說,愈來愈多人必須面對,如何在組織之外,打造出自己的商業模式,持續維持賺錢的能力。

不論你是有正職工作的上班族,還是正在兼職的人,或是創業的人,都應該好好學習「斜槓模式」。因為除了自己擁有的能力之外,沒有什麼事是絕對的。所以讓自己有更多元的知識與技能,是讓自己更能順應世界的變化,並取得人生主導權的方式。

關於「斜槓模式」,不少人對這個詞有些誤解,可參考我另外一篇「斜槓青年」的讀書筆記,相信會幫助你對於「斜槓人生」有更完整的認識。

這是個講究「終身學習」、「渴望知識」的時代,而本書作者Angie是一個知識變現成功的典範。那麼應該如何才能做到知識變現呢?
一般來說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步是大量閱讀,累積知識

第二步是勤於寫作,讓自己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第三步是將知識變成課程,再將課程產品化,逐步讓自己的收入高於上班,並取回人生自主權。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斜槓媽媽,沒有高學歷與顯赫的家世背景,卻能憑藉著高效的自我管理與實踐力,一步步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這本書就是在分享她的體會與一些具體方法,因此也可以說是一本斜槓人生、知識變現的引導之書。

讀完這本書的整理與感想

這本書對於自我管理的方式,闡述得鉅細靡遺。無論是哪一章,都是「故事」+「方法」+「思維升級」三種組合。主要內容包括:

  1. 人生的一些關鍵時刻,該如何做選擇?
  2. 如何正確挖掘興趣,找到自己持續努力的方向
  3. 普通人如何實現夢想
  4.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成為高效能人士
  5. 有關個人品牌的一些解讀,幫助大家在探索斜槓青年少走一些彎路。

首先我們來思考:做為一個斜槓青年,或是自媒體,最重要的是什麼?

也許你沒有很高的學歷,沒有很好的家庭背景,但這都不是重點,因為這本書的作者也是如此。

答案是,高效的學習能力與執行的紀律。

最近看到很棒的一段話與大家分享:

千萬別為了求職而追求文憑,而是要為了創業而追求能力的提升。而創業家的精神是,想到什麼就行動!

這本書告訴我們,行動不是盲目地努力,而是透過有目標地刻意練習來達到我們心中的理想。

要如何有效地管理時間?

這是個重要的課題,因為每個人每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如何提高時間的有效利用率,將是決定工作效益的重要關鍵。以下提供幾個方法:

1. 提早計畫的習慣

在一週的開始前,訂定週計畫。在前一天晚上計畫好第二天的行程。
可以善用電子日記本或手機app紀錄,並同步更新在不同裝置。

2. 早起的習慣

每個早晨都是無比高效的自我精進時光。早起,在接觸到3C產品前,閱讀、寫作,都是很好的選擇。

衍伸閱讀:作者用5年時間研究177位白手起家的富豪,總結出他們的共通點,其中有一點就是「早起」!

3. 碎片化利用時間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一書中提到,寫作是利用碎片化時間的好方法。

4. 巧用工具的能力

養成平常熟悉工具的習慣,在適當的時機使用出來。

5. 思維能力提升

建立時間管理表,有了更多獨立思考的意識,記筆記時的思考方向也得到了提升。

6. 將流程系統化,並持續優化

如何日復一日實現每日的精進?

我們都知道設定計畫的重要性,但無論我們的年度計畫多宏偉,月度計畫再詳細,如果沒有確實執行,一年後也不會與現在有多大的差別。

大小青蛙組合理論

將每天的任務當成一隻隻青蛙,如果是複雜而又大的任務,俗稱又醜又大的青蛙,就是當天重點要處理完成的任務,需要設立最高優先順序,其他的都是小青蛙任務。

小技巧:利用碎片化時間吃小青蛙,讓自己產生成就感,然後在信心滿滿的心境下完成難啃的大青蛙。

從一天的例子了解該如何做到?

  • 一篇兩千字的教育相關文章:一至兩個小時
  • 聽一集Youtube影音-如何計畫最有效率的一週:20分鐘
  • 看一篇文章:「你剪斷了孩子的翅膀,卻抱怨他不會飛」,父母要敢於培養「不聽話」的孩子並寫下心得:50分鐘
  • 在FB發文寫下今天的生活想法:15分鐘
  • 看一集TED:18分鐘
  • 看一集課程影片:如何做影片剪輯
  • 閱讀:100分鐘

當天計畫要如何完成?

  1. 找出所有青蛙:在前一天列出六至八隻青蛙任務,完成後打勾
  2. 準備任務資料:提前準備好所有的任務資料
  3. 青蛙分類:一隻大青蛙(須要一小時以上時間完成的工作)與三至五隻小青蛙(一小時以內可完成的工作)。如果大青蛙無法在一大塊時間內完成,則考慮拆分成小青蛙。
  4. 完成順序:早上先完成一至三個小青蛙,再開始大青蛙,最後以完成剩餘的小青蛙任務作為一天的收尾。
  5. 思考路徑:從以上計畫可以看出,我有兩個大青蛙需要完成- 一篇兩千字的教育相關文章和閱讀一百分鐘。可視情況再將這兩隻大青蛙進行拆分。以我個人的習慣,我會將一篇兩千字的文章拆成四份,一次寫五百字。

如何安排?

  1. 早上六點半起床:讓自己坐一下,讓大腦逐漸暖機
  2. 洗漱完畢後:翻開靈感收集庫,從中挑選一個主題,開始二千字的教育相關汶章
  3. 出門上班前:FB發文,回消息,看一集課程影片,
  4. 上班途中:用手機打開youtube(premium版本可背景播放),戴上藍芽耳機,聽一段個人成長的節目)
  5. 中午休息時間:吃飯二十分鐘,閱讀二十分鐘,休息二十分鐘。
  6. 下班時間:閱讀八十分鐘、看一集TED
  7. 晚上時間:親子共讀
  8. 十一點左右:就寢。

成功的道路不擁擠,能實踐並堅持下去的人是少數。

如何提高你的行動力?

這裡介紹十個簡單好用的方法,迅速提升你的行動力。

1. 微思考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是想法的差距。人的外在生活,其實只是內在思想的體現。微思考可以是讀一本書時,針對某句話思考後,寫下自己的觀點;可以為一陳不變的生活,多想不同的可能性;可以是面對挑戰時,問自己或向專家尋求協助。

2. 微行動

別讓完美主義限制了你的行動。為什麼學了這麼多,但生活仍然沒有改變?關鍵在於輸入與輸出的失衡。

微行動是什麼意思?書中提到非常有趣的比喻:理想可以很豐滿,但行動愈骨感愈好。設定了目標不要一直瞄準,再開槍。試著反過來,先設定大方向,先開槍,再來瞄準。

想看完一本書,不要想一次要讀很多,先試著每天至少讀五頁開始。

想讓自己更健康,不要想一次跑很多圈操場,先試著完成三圈,還可以搭配散步。此時還可以戴著耳機聽聽youtube的稍後觀看。

想買房子,或支付孩子的教育費,從每個月強制存下一筆錢開始。

想要寫作,先從寫一百個字以內開始。

抉竅:做任何一件事,降低起步的門檻,有了行動,才學習才有意義。

3. 微習慣

從微行動開始,讓自己先從少量時間適應,慢慢習慣這個動作,然後再增加強度,目標將其變成毫不費力的習慣。

4. 微連結

所謂的微連結,是指從自己感興趣的事,與不同平台與人產生連結。
例如:

閱讀完一本書,將心得po在FB:「閱讀人同學會」群組與同好交流;

打造個人品牌時,用影片呈現出你的專業,讓別人因此獲益產生互動。

你喜歡的榜樣,透過多種方式產生連結,比如按讚、文章留言、參加課程、主動傳訊息等方式。

5. 微目標

微目標就是將我們所要做的事情,拆解成最小可執行和可衡量的項目。

例如:閱讀一本書,拆成章節+小節+整本書總結。
寫作時,拆解成:每次寫一章或一小節。

重點在於,根據自己的能力,把所要做的事拆分成最小可執行的目標。

6. 微筆記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的注意力都被分散掉了。

利用筆記本,寫下對你而言當下可以執行的部份,避免過度學習。

記錄微筆記需要注意三個要點:

  1. 關鍵字記錄法:記下核心的關鍵資訊
  2. 固定記錄載體:使用EVERNOTE即時紀錄
  3. 盡快整理入庫:每天定時把即即時紀時紀錄的知識整理入庫

7. 微放鬆

越是忙碌,愈需要放鬆,才能細水長流。

微放鬆的幾點建議:

  1. 買一個大水瓶裝滿水,擺放在工作時最明顯的位置。
  2. 設定鬧鐘,適時起來走動。我個人是直接使用智能音箱小愛同學或天貓精靈,請它提醒我何時要休息。
  3. 除了身體的放鬆,還有心靈的放鬆:聽音樂、看TED、youtube影片、重讀自己喜歡的書籍、與FB好友互動、找喜歡的人聊聊天…

8. 微總結

你有想過你想要的是什麼樣的人生嗎?

微總結,就是要讓你對你的人生有感。比如看完一篇文章,最核心的重點是什麼,與你有什麼關聯?今天最深刻的感受是什麼?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麼?這本書講的與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想用輸出回推輸入,就試試用微總結回推你的人生軌跡。

9. 微成就

微成就的意思是,對任何小小的成就保持極度的敏感,隨時隨地自我打氣。

微成就的好處就是會讓你成為一個只看到對方優點的人,讓你更正向積極。

10. 微夢想

試著將你的大夣想,拆解成幾個小夢想,讓自己能不斷完成自己的夢想,並朝著大夢想邁進。

先有興趣,還是先有行動?

在我們年輕的時候,尚無法摸清自己的邊界,因此我們需要是更多的行動與嘗試。

對於尚沒有找到自己興趣,又不展開行動,興趣是不會自動出現的。

與其諸多考慮,不如先行動再說。透過行動試錯後逐漸豐富自己的興趣探索清單。

每天0.02的差別,三百六十五天後,是1481.5倍的差距。

每天的黃金專注時間,找到高度自律的自己 p157

這是個搶奪注力的的時代,你的注意力在哪裏,你的成就就在哪裏。
因此要設法找出你的黃金專注時間,將你的注意力放在正確的事上面。

黃金專注時間的定義

  1. 至少三十分鐘以上
  2. 只專注手頭上的一件事

要如何快速讓自己每天都有黃金專注時間?

仔細回想自己的不同場景的時間特性

試著為每個不同場景找到至少一個三十分鐘以上的時間區塊。對我而言,可能是早起的三十分鐘、午餐後的三十分鐘、睡前的三十分鐘。

從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開始

我習慣從閱讀一本勵志類的書籍開始,或是拿出筆記本看看寫了哪些內容,可以做哪些補充,或是有什麼新的想法可以再加進去。不要一開始就做很難的事,這樣過於費力難以持續。

為你的專注時間配對內容

建議結合個人成長價值相關,比如閱讀、寫作、聽課、學英語、想幾題數學題、…。

採取漸進的形式進行強化

以一週為一個週期,逐漸增加每次專注的時間,或者增加每次專注的次數。

記為為自己豫備獨立安靜的空間、耳機、筆、記事本、書籍、蕃茄鐘。

要如何訓練自己的專注力?

刻意練習專注

當發現自己處在注意力不夠集中的階段,就透過做那些你有興趣且有助於專注的事,例如:讀一本自己很有興趣的書、聽一集有興趣的youtube視頻並做筆記、紀錄今天發生的趣事或你認為重要的事。

本書作者的做法是透過閱讀小說的方式重新找回注意力,並建議大家去看連野圭吾和毛姆的小說。

獎勵式專注

這個獎勵可以是人為的物質上的獎勵,還有比物質上的獎勵更厲害的心流體驗獎勵。

專注是手段,目的是高效地完成一件事。因此當自己的效率提升時,可以獎勵自己一份小禮物。

每天都有專注狀態的人,容易產生心靈上的滿足感,這就是心流體驗而產生的。

獨立空間式專注

如果頻繁被別人打擾,最好能自己創造獨立空間以進行專注。

例如:早起萬籟俱寂的狀態下,與自己完全獨處。在家公空又有小孩的情況下,和家人商量,去附近的咖啡館高效工作幾小時。

獨立空間式的專注是要刻意營造的,重要的是有這樣的意識去嘗試。

番茄鐘式專注

首先下載手機app番茄鐘。每次二十五分鐘精進加上五分鐘的休息,然後每隔一段時間,把二十五分鐘的專注時間適當往上增加。

斷網式專注

現代人受到手機網路的影響很深,幾乎已經到了生活首件重要的事。但有時候讓自己與世隔絕一下,對於工作效率的提升會有幫助。

以下提出幾個可以斷網的情境,提供參考,每個人狀況不同,你也可以想想你什麼時候適合斷網?

  1. 早上早起的時間,完全斷網寫作、閱讀和跑步。
  2. 晚上就寢前,手機斷網放在客廳充電。
  3. 陪伴小孩時,盡量斷網提供高品質的陪伴。

留白式專注

無論對一件事多有興趣,持續工作都會產生疲憊感,因此適時給自己留20%的空白期吃些點心、喝杯水、散散步、逛逛街…,再回到工作狀態時,會更容易專注。

認知升級式專注

以結果為導向,反覆確認自己正在做的事。

  1. 看完一篇文章時,覺得很好卻發現自己什麼都想不起來,帶著這一次一定要有所收穫的目的重讀一遍。
  2. 聽youtube時,剛剛有聽到某個點覺得很不錯,再聽一次寫下筆記。
  3. 提出一個問題再看書找答案,並做紀錄。

關鍵在於有目的式的專注學習,是最為高效的做事方式。

清晨時間有效率利用,效率提升數倍 – 那些CEO帶給我們的榜樣

在前面的視頻有提到,有人研究177位白手起家富豪的共通點之一,就是早起。當然有很多事情我們不一定可以學習,畢竟每個人出身背景不同,智力高低也有差異。但早起這件事,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書中提到,雅虎財經專欄作家吉姆-希特林進行的調查顯示,早起是CEO的共同特點。我們可以來看看科技界大佬是如何高效開始自己的一天。

1、蘋果CEO提姆-庫克(Tim Cook),每日早晨從四點半左右開始收發電子郵件,五點通常在健身房鍛鍊。

2、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每日早晨六點左右開始一天的工作。價伯斯曾向庫克講述了自己在一九九九年那段時間的生活,他說:「我每天早晨六點起床,在孩子們起床之前工作一會兒,孩子們起來之後,我陪他們一起吃早餐,做功課,然後再看他們去上學,之後我也得動身去上班了,我通常九點左右到公司,這樣算來,我早上在家能工作大約一個半到兩個小時。」

3、美國線上的CEO提姆-阿姆斯壯(Tim Armstrong)

阿姆斯壯通常早晨五點就開始了一天的生活,他曾向《衛報》表示,自己早晨五點或五點十五起床,在七點左右開始查閱郵件,期間的兩個小時,他通常會運動和閱讀,與自己的女兒聊天。

阿姆斯壯說:「我是個睡眠少的人,生活如此精彩,大好時間怎能拿來睡覺?」

以上是書中提到的例子,因為我個人待在學術界很長一段時間,我發現,厲害的數學家也都是睡得少且早起的人。

相信這樣的例子很多,我完全同意早睡早起這樣的生活模式,當然不一定適用在所有人身上,但我相信對大多數人都是有益的。

升級你的價值觀

這一節,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你覺得美食外送員好賺嗎?

在以下這一篇文章你可以找到答案:
【延伸閱讀】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裏?

首先我們要來釐清,「價值」與「價錢」的定義:

在經濟學中,價值是商品的一個重要性質,它代表該商品在交換中能夠交換得到其他商品的多少,價值通常通過貨幣來衡量,成為價格

你有多少價值,會影響別人認定你的價錢。

價值是你可以直接影響的因素;價錢是你只能間接影響的因素。

價錢是你目前價值的體現,當然可能被低估或高估。但不可否認的,要持續提升自己的價值並讓別人看見才是長遠之計。

簡單來說,你可以透過自己的方式來決定是否提升自己的價值,但你無法直接要求他人同意提高自己的價錢。你只能影響他人的決定,或者是透過呈現自己的價值,讓自己的價錢不斷得到提升。

因此,在本份的事完成後,進行大量主動的學習並實踐,會讓你在一群人中脫穎而出。

不要只定睛在眼前的價錢,要多思考,如何才能提升價值?

五分鐘學會一個超實用的自我管理小工具 – Line app

這本書教了我非常棒的自我管理方法:打開Line App,創建一個「群組」把自己放進去,然後釘選。

如何運用?

  1. 紀錄想法:隨時把自己的想法透過各性形式發給自己
  2. 收藏文章:隨時把看到的好文章連結發送給自己
  3. 寫作靈感:隨時把腦海中的寫作觀點,框架等以各種形式發給自己
  4. 學習筆記:隨時把看完的一篇文章 / 一部電影 / 一本書 等簡略的讀後感、觀後感以各種形式發給自己。
  5. 重要資訊:隨時把重要的聊天內容截圖,設重要的提醒發送給自己。

Line還提供了搜索功能:打開聊天頁面,輸入關鍵字,可以找到之前收藏的文章或文字紀錄…。

定時將line中的資料組織分類,變成有條理的資訊。

情境:我們每天都要接收到很多資訊,時常會在網路上看到不錯的文章,一般是看完就忘了,現在可以將看完的文章轉發到自己的Line群組當中,同時用語音或者文字的形式對文章的觀點進行總結,再加上一些自己的看法,形成一個小的閉環學習。

如何讓人生趣味度提升的方法

書中提出十個方法,其中有幾點我覺得非常實用:

第一 廣泛閱讀 「生活方式」的相關書籍

閱讀,不一定要完全與知識結合,這裡指的是讓生活有趣的閱讀。在假日的午後,放鬆心情,泡一杯咖啡或茶,純粹享受閱讀的樂趣。

以我個人的習慣,我喜歡讀歷史故事,不為任何目的,只因為這是能讓我深深沉浸書中情節的主題。

第二 每隔一段時間,訂立一個有趣的挑戰

最近看到一位網路行銷專家跟兒子約定,只要兒子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跑操場十圈,就買iphone給他。然後每天完成後,放上他與兒子的合照,並寫上這是挑戰的第幾天。

在這樣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毅力,並且經由每天交談的機會,促進親子關係,我覺得挺有意思,並富有教育意義,真的很佩服這位父親的智慧。

適時給自己挑戰的機會,雖然過程中可能會有些辛苦,但也許生活的甘甜就是由磨練後達成成就才顯現出來的。

因此,可以試著先訂立一個微挑戰,讓自己有一些微成就,持之以恆,挑戰成功的同時,也達到了微目標甚至累積出一個大的目標。

第三 每個月,見一個有趣的人

何謂有趣的人?這個人不一定是指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人士,更多的是在某一個領域做得還不錯,有正向能量的人。

如何才能找到有趣的人呢?書中提出四點建議:

  1. 廣泛地參加線下社群活動,打開你的搜索觸覺,尋找同頻率的人主動連結
  2. 在你所參加的線上社群,有品質地認識喜歡的人,主動幫忙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3. 試著回想,你身邊曾經讓你秤然心動的人,重新關注他的動態,重新連結
  4. 如果現實當中沒有辦法找到有趣的人,那就為自己建立一個榜樣清單,將那些搆不著的榜樣,一個個列入清單中,進行長期的觀察、學習和模仿吧!

第四 透過電影瞭解許多人的一生

觀看電影是用最短時間瞭解別人整個人生最好的方式。所以,下次在做選擇時,也許可以少一些聲光效果,多一些探討人生主題的電影。安排每隔一段時間看一部電影,會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而平衡。

第五 組團成長,向你的同伴學習

在學習的路上,大部份的時間確實是孤單的,但成長的過程,我們要能夠分清什麼情況下需要獨自一人努力,什麼情況下向你的同伴學習。人是群居的動物,團體能讓自己有限的人生價值得到最大的發揮。

普通人,如何增加成為斜槓青年的機會?

我們知道成為斜槓青年是多方面專業的發展,重點不在於你有多高的學歷,多好的家世背景,而在於有明確的目標及生活的紀律。這本書幫助我們理清了思緒,有了依循的準則,及實踐的勇氣。最後就以這本書提出的幾項建議作為這篇文章的結尾,期望對你有所啟發。

大量閱讀

1. 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

2. 讀一百本書之前,別再尋找閱讀捷徑

3. 帶著思考去讀書

4. 培養主題閱讀意識

5. 擁有自己的選書標準

開始寫作:用輸出倒逼輸入

儲備文章
多方向寫作嘗試
寫不出來時,就去讀書

演講傳播:用聲音傳遞力量

試著將自己知道的,除了用寫作輸出之外,也試著說出來與別人分享。在自媒體的時代,不一定要有演講邀約,自己錄影上傳至youtube也是個可行的方式。

職業發展視角:多元發展,面面俱到

千方百計地去喜歡你正在做的工作
主動累積以平台為依託的勢能
盡可能多地學習業務的全態,而非只是參與局部的工作

人生角色設定:成為被關注的焦點

價值變現:持續升值

價值變現有兩個方向:
1. 金錢上的變現
2. 價值上的肯定,但最終也是為了金錢上的變現做準備

持續精進、敢於試錯、多元連結你的人際圈

總結

還記不記得,前面提到這位作者呈現這本書的方式,「故事」+「方法」+「思維」升級。寫這篇心得時,我將故事抽換掉了,試著換成自己的故事。

我用了本書架構的標題,但也適時寫入自己的觀點。這本書的優點是節構嚴密、條理分明,形成很多小分枝進行論述。但因為分枝很細,所以許多小標題的內容也都是蜻蜓點水。

所以我認為讀這本書的方式,可以先看標題,再依據標題去思考自己的觀點與生活連結再與作者的想法對照,進而創作出屬於自己的許多小品文,做到「微輸出」的目的,這是寫作之初很好的練習。

因此當你文思枯竭時,建議將這本書放在桌上,隨意翻翻它的標題,相信會帶給你一些寫作的靈感。